關於改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路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人們都說“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指的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合理安排每個環節,確保每節課的生動與有效。雖然教無定法,但我個人認為,一節生動有效的課,應該是層層遞進的,應該是活潑的,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始終有著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參與。我覺得,英語課堂應該有這樣幾個環節組成:複習,呈現,新知教授,模仿操練,鞏固運用。

1.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著手,複習是為了學習新知做鋪墊、做渲染。學生已經學過了很多內容,但複習環節應該選擇與即將進行的新課教學內容有關聯的東西,比如,要教授詢問價格的句子how much is it/are they?應該複習數字(one, two, three,…),要教授方位介詞,應該複習學生已學過的有關學習用品的單詞和句型。這樣就很容易由舊知過渡到新知上,顯得“順勢而生”,避免了新知出現的太突然。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三模組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是幾個食物、飲料的單詞,以及在超市購物時的句子。複習環節,教師應利用圖片,通過看圖說單詞,或者猜謎語的形式,對已學過的像hamburger,bread,ice-cream等單詞(包括可數與不可數名詞)進行回顧,接著,教師呈現圖片,教授新單詞(sweet,orange juice等等),這樣由舊到新,保持了教學的連貫,還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得他們對新知的感受更深刻。

2.在複習環節,教師一定要精心安排,有目的地將即將要教授的新知適時引出,呈現給學生,像上述的sweet,orange juice等單詞。對於新知的呈現,應該堅持由舊到新,比如,要教授how much is it/are they?這個句型,教師可以在已學過的實物旁邊註上¥和數字,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就很容易明白這是價格,教師通過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呈現新句型,學生理解的就很輕鬆。板書句型,只要略加解釋,就可以安排學生模仿著問答有關物品的價格。

3.新知識引出之後,經過前面充分的鋪墊,學生有了一定的感受,此時進行課文教學,就會顯得輕鬆自如;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對新知進行必要的總結。

4.新知教學之後,必須要有充分的操練。這種操練,可以是簡單的模仿,或者是替換練習,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新知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5.鞏固運用環節,是一節課最有價值的體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精心的謀劃,活動內容要緊扣教學目標,緊扣所學新知,更要考慮學生的差異,具有層次性;活動形式要多種多樣,要能帶動全體學生參與進來;活動的評價,要及時,要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說得容易,做起來難!要想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主觀意識,要能靜心學習新課程理念的精髓,不斷去體悟,去實踐;還要多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養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