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心得體會發言稿

儘管這需要時間和閱歷的浸潤,但慶幸的是,窵中的老師們已經搖曳在追尋的航程中

xxx老師曾告訴我,他班上的孩子喜歡偷偷打籃球,生物、地理馬上要會考了,但不少孩子們卻一點都不緊張,怎么辦呢,我的班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接下來潘老師所採取的管理措施是我所沒有想到的,這也是她作為班主任的過人之處。

x老師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帶領班上的孩子在窵中來了一個一課游,

她把孩子帶到初三級部,讓孩子們感受初三備戰中考的緊張氛圍,然後告訴孩子們初三不少成績優秀的學生因為生物、地理會考不及格,不得不花費精力擠出寶貴的時間來應付生物、地理補考。

她帶領孩子們欣賞學校的一草一木,回想自己初一入學時的情景,花開花落,春去冬來,讓孩子們感受時間的飛逝。

她帶領孩子們在迎陽小橋旁欣賞魚兒戲水的悠然,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潛移默化中,孩子們的心靈是震撼的。

毋庸置疑,一課游之後,儘管沒有老師的告誡,但孩子們卻知道自己應該乾什麼,不應該乾什麼。

再比如說,在昨天半天的生物、地理測試後,孩子們都已經疲憊不堪了,這時張美英老師及時提醒我,給孩子們來一場籃球賽,讓孩子們釋放心中的包袱。

在一個多小時的籃球比賽中,孩子們體驗了團結的力量,感受到堅持的可貴,觸摸到時間的短暫,我想再讓這群孩子們回到生物、地理的備戰中,老師的叮囑已經是多餘的了!

在很多時候我們強調的是“禁止”,是“告誡”,而不是鼓勵學生從事積極的、具體的活動。學生往往知道什麼是被“禁止”的,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怎么做。這可能是教育中長期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教育工作在很多時候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禁止”的、“不許”的,更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做什麼,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提出一條禁律必須同時提出十條鼓勵,這是最重要的。否則,教育就會淪為僵化與被動,等待學生的不是希望和鼓勵,而是冷冰凍的批評與告誡,當這一切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時,最終教師將不得不動用最後的手段——懲罰。懲罰固然是一種教育手段,但不論是洛克、夸美紐斯,還是蘇霍姆林斯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贊成採用這種手段的。說到底,教育的職責還是應該喚醒人性中那些善良的、美好的東西,而這些都依靠無限的信賴和真誠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