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發現高效課堂密碼》體會

讀《發現高效課堂密碼》一書,使我對道德課堂下的高效課堂又洞開了一片天。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自己的教學總不敢放手,讀過這本書後才懂得了“二八”教學律:即一般情況下,課堂上20%的屬於重點、難點的內容需要教師教,而80%的內容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掌握的。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教”是建立在“學”的需要的基礎上,從而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教互動”,“動態生成”。這裡強調的“學”絕不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沒有教師指導參與的“學”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師的專利,所謂“兵教兵”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的方法。回憶自己的教學,要么是一直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這兩種極端都是嚴重錯誤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裡所說的是“夥伴效應率”:在班級授課制的環境中,學習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夥伴互助的過程,且往往會因為夥伴之間知識與能力的對稱更容易形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會效果。以往的教學中,自己總認為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合作學習的能力,只是讓同桌兩個人互相討論,從不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束縛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今後教學一定引以為戒。

有句話教做細節決定成敗,高效課堂亦然。讀了此書才知道了高效課堂的15個細節:關於目標的三個細節是:要恰當、要具體、要可測;關於預習的三個細節是:要溫故、要分層、要方法;關於展示的三個細節是:先組、後班、多樣;關於點撥的三個細節是:互動、生成、示範;關於作業的三個細節是:精選、分層、限時。縱觀這15個細節,如果教師把握好了,課堂也就高效了。

讀了此書才知道了高效課堂的兩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到你的課堂上找不出一個不學習的學生;第二種境界就是整個一節課學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師一定要清楚,誰會了,誰不會,誰什麼地方不會,老師能夠一口清,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高效課堂的秘訣,不一定非得創新,回歸課堂的本質和規律,應該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