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上好課、備好課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把課堂35分鐘落到實處。上好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探索:課型創新,組織形式創新、找切入點,過程設計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板書設計創新,教學語言風格創新等。要有所創新,課堂教學教師要上得輕鬆,教師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課的關鍵。我認為備好課主要備以下內容:備教材,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查找相關的教學資料。備教學法,為了達到目標,採用什麼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麼要求和問題教師都要有所準備。備自己,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麼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做到了這幾點,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上課一定輕鬆自如。

二、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

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首先應該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我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理解是,認真學習,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之精華進行個性化處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達到離開教案教參能收發自如。課堂上一定要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如果我們上課時只顧自己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而忽略學生的反映,學生聽一會兒肯定會走神兒的,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好不了。上課多讓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是那些膽小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對於膽小的學生,你對他投去一個微笑、鼓勵的目光,他會變得越來越膽大。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親切感。而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我們在課堂上也要多讓他們發言,這樣能督促他們在上課時專心聽講。

三、抓好預習作業 

在這裡我想重點談談預習作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需要時間和悟性的,但課堂上時間有限,老師不能將課停下來用於學生對某一個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學生上課都是比較情緒化的,一旦某個環節他聽不懂,他就沒有信心沒有耐心再繼續聽下去了,逐漸地,他必然失去興趣,上課的效率自然低下。因此預習就顯得很重要。我們語文課上的預習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讀通課文。其實所有的老師都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本學科知識進行預習,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學習習慣非常好的學生,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課前要預習”這句話只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我採用讓家長簽字、免作業等方法來督促學生預習,效果還不錯。

四、營造融洽的師生關係

莎士比亞說:“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學生一旦受到了賞識,無論對於眼前的學習,還是日後的長久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有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學生就會從教師那裡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愛護,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情感體驗。“愛屋及烏”,由喜歡教師到喜歡教師所教的那門課,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樂此不疲,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在課堂上要隨時與學生和諧、平等地交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利用發小星星,獎勵免作業卡等手段,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抓好差生

差生都有一個共同點:自學能力差,學習方法不當,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成績低劣而喪失了學習信心。為了提高差生的語文成績,我指導學生採用五步學習法,即“讀——聽——說——再讀——練”。第一步“讀”,初讀課文,讀懂讀通,記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做好預習,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第二步“聽”,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講述,聽清楚,聽明白。第三步“說”,課上積極發言,說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說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說自己的困惑和問題。第四步“再讀”,新課講授後,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留出“再讀”的時間,讓學生回讀課文,歸納所學,查找遺漏,完成課文相關練習,加深理解。第五步“練”,以檢測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語文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的學習方法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

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分解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