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效課堂點滴談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本月上了一節改寫億以上的數的課,因為所需的數據比較大,所以運用課件會方便很多,花了幾天時間將課件進行了修改,在使用時,領導以及教研員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至今都記憶猶新.

記得曾校長提出,如果課件裡面的這些大數,在學生讀時出現分隔線,相對於教學而言就能大大的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課件的運用非常好,如果再稍加改良就會更好.史老師也提出,如果分割線不好添加,將數字四個一組稍隔開也是可以.這些話讓我發現要上好一節課,不是使用好課件就可以了,要把它用到極致,用到最佳,這樣才能把教學的效率達到最高點,通過反思加修改,課堂效率在一定的基礎上又加強了,學生在知識的接受上也容易了許多.

在反饋學生的練習情況時,可以利用投影儀來進行匯報,問題一目了然.在這點上我們學校的教學設備是值得驕傲的,出去教研活動時,其他學校都羨慕我們學校的教學設備,並且我們學校的這些設備是班班可用,既然有這么好的教學條件,幹嘛不把它用到最好呢?在不斷地上課摸索中,我將會更好的運用這些,讓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好.

“信息化高效課堂點滴談”:信息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世界步入了一個數位化的時代。當人類步入信息化社會,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諸多重大的挑戰。

自己是一名國小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又是我校的教學特色,有這樣的近水樓台,信息技術資源如何能高效地運用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也讓我頗費了一番思考。

資源的充分利用,並將其充分整合在課堂中。在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中,學生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傳授,而是要發自內心的願意參與學習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獲得進步。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抓住小學生天生好動,定性不足,單單對形象、色彩鮮艷的事物感興趣;要能將書本知識還原為實際生活經驗,將抽象的知識具體為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在問題的設定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完成學習。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投入中進行學習,課堂就不只是教師教學的天地,而更成為學生積極投入、成就體驗的樂園,從教師的精彩到學生的精彩,乃課堂的真情真諦。

除此之外,在教師自身成長方面,信息技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校多次舉行網路多媒體環境下公開課,同學科教師就可以在網路平台上進行“辯課”。各學科教學活動都主動依託網路,發揮多媒體及網路技術直觀、形象,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設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學會教學”, 學生“學會學習”。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創設特定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

“信息化高效課堂點滴談”: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實踐體會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教學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最佳化課堂結構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們常說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由於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又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豐富的教學材料,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變有意注意,為無意注意,使學生在輕鬆的、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多媒體教學有效的為我們提供了這教學一手段。下面我就自已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成功的教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是很高的,多媒體教學是我們的好幫手。恰當地運用多媒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在傳授新知識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節,過去我們上這裡時總是強調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長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概念。利用多媒體顏色線條閃爍各種圖形的邊長,長方形式相對的兩條邊用同種顏色的線條飛入,正方形的四條邊用一種顏色的線條飛入,幫助學生理解。在練習、總結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可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