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堂教學體會:合作探究 共贏的課堂

作文課堂教學體會:合作探究 共贏的課堂

一、實施過程(利用下午兩節作文課進行,兩課相連,教學比較完整)

(一)早讀促合作

周一是語文早讀,黑板上列出早讀任務:小組讀文,交流解釋,三訓討論。二十分鐘的時間,小組長帶領下,各組書聲朗朗,討論氣氛熱烈。於我,只有微笑的份了。

(二)資料對對碰

提出要求:每組一人匯報,最多說三句話,聽清他人發言,內容不得重複,視情況給提出有效的信息每條2分。

要求一提出,孩子們信心滿滿,很多都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成竹在胸。我怎么會讓他們那么輕易就得分呢?調整策略:人員由我定,理由是小組已經討論過,資料信息和詞語解釋屬於通用的應知應會內容。而每組,我都叫了平時不發言的孩子!

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組織得好的小組,基本都能應戰,還有幾組,由於沒有普及,一分未得的也有,那幾個小組長唉聲嘆氣,好不後悔。

通過此輪交流,詹天佑的生平、學習情況、事業成就、歷史地位,基本都講清了,但對於坎坷的修築過程還沒有涉及,想著要將相關資料在恰當的時機道出。

(三)小組共朗讀

朗讀課文是檢驗預習的良好途徑,而由小組同讀一小節,是有一定難度的,聲音必須都放開,字詞必須都讀對,有明顯錯誤或斷句不清或朗讀不齊都得扣分。

8組內容派發好,按序朗讀。2組讀下來,發現其餘小組有人不在傾聽,而在練習自己所讀的內容,馬上調整:不認真傾聽者,有一個扣一分;準備自己段落者,有一個扣一分。收斂了,安靜了,死心了,也認真聽、評了,有兩組得了滿分,有一組扣了4分,其餘扣1~3分不等,顯示了課前準備的成果,適當拉開了分數差距。

(四)詞義大匯總

原定的對答被我臨時改成讀哪節就由我提問相關段落中的詞語,每個2分,一般一段提問3個,人員也是由我選擇的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

差異總是存在,但可以補充,補充者可為小組加1分,本組優先。

所謂集思廣益,孩子們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我的提問,或用近義詞,或用拆詞合併,或用字典原話,字詞關就在屢屢得分中過去了。

第一節課的下課鈴,在熱烈交流中響起了,一下課,孩子們就迫不及待跑到我身邊查看小組得分,為便於他們了解情況,將第一節課所得分數做一小結,排名在前的興奮不已,排名在後的誓要反超。勢頭很好!

(五)設計小標題

下午第二節課有眼保健操,每組選一人板演小標題,結合三訓練習,進入課文內容。

不過,小標題情況不容樂觀,對“典型事例”的概括有失偏頗,很多孩子將此題做成了分段,概括段落標題。有錯必糾,且有錯糾後印象更為深刻,如果孩子們都懂了,那要我這個老師幹啥?

於是,眼操過後,第二課時就從梳理文章脈絡開始,點出“典型事例”為著重描寫的內容,討論得出了最後的小標題,我沒有板書,孩子們反饋的更為精妙,原有“開鑿隧道”被孩子們定為“巧開隧道”,多妙?!一個“巧”字,就將詹天佑的傑出才能表露無遺。

孩子的能量,不可小覷啊!

(六)尋文明中心

本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從文中找到能反映詹天佑“傑出”“愛國”的語句,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蒐集的材料加以說明,談看法,也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首先,要找準中心句。方法:用手指表示,左右代表段落,右手代表句序,全員參與,一目了然。全班僅兩位學生選錯,其餘都翹起了雙手食指,意為第一節第一句。6組滿分,2組被扣掉1分。喜悅的情緒瀰漫在整個教室,為下階段的課文研讀奠定了活躍的思維基礎。

四個典型事例,學生或找詞或摘句,或引用資料事例,都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談到了詹天佑的品質。相比而言,第一部分“接受任務”花時最多,因為在文後要探究的內容太多,言下之意要理解的太多。孩子們在找到了“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和“地理環境十分惡劣”之後,認為對詹天佑所面對的困難已經分析透徹了,我繼續追問“還有嗎?”稍做思考,個別學生找到了來自國人給他的壓力。困難越多,人物形象就越高大,壓力越大,人物愛國心就越突出。感謝徐可同學,在所遇困難中補充了我想補充的內容——關於穿越祖墳的困難,資料運用恰到好處,為理解課文中心又增加了一針催化劑。

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分析,孩子們駕輕就熟,朗讀也比較到位。

演示開鑿法和人字形路線行駛,給了有一項得分為空白的小組,由於課文描寫清晰,演示明了,這部分內容就沒有細究。

重難點也在孩子們自我探究中解決了!

(七)作業定勝負

分數就此定格?不!還有作業反饋呢。作業情況也可加分,滿分十分,有一個錯處扣一分,扣完為止,以小組累計獲得作業分,加上課堂得分作最後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