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反思總結:如何上好課

星期二下午的時候聽說首師大的幾個老師要來我們繫上交流,繫上決定安排一個座談會以及聽一兩個老師的課,因為星期四上午我有課,我理所當然成了聽課的對象。由於期中考試快到了,課早就停了,聽課的訊息打亂了我的計畫,但我還是靜下心來準備了一節新的內容,人家大老遠地來交流了,總要表示一下么,再說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對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人還是要善於照鏡子嘛,只是一聽說是首都來的人,對於沒見過大場面的我來說還是有些小緊張。準備一節新課,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備課的過程也是相當熬人的,先要熟讀教材,還要閱讀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書籍,此外還要蒐集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現實案例,光寫好教案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然後還要思考怎么樣開展課堂教學,比如如何導入、如何講清重點、如何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如何組織語言表達等等,無一不在考慮的範圍內,直到昨晚上十二點多的時候才算是舒了一口氣,一天下來累得夠嗆,連衣服也沒脫,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早上早早起來把自己的形象收拾了一番,冒著再次感冒的風險洗了個頭,畢竟一切要從“頭”開始嘛,然後把前天晚上買來的沒下完的面煮了,胡亂吃了兩碗,時間緊促連鍋也沒顧上洗。把該拿的書和教案裝在包里,裝了一瓶水,穿了一身平日很少穿的西服,就這樣出門了,不管課講得怎么樣,準備工作還是要紮實。第一二節是二班的課,人家聽老蔡的課去了,我的課到第三節的時候聽,孰料還沒聽課就明顯地緊張起來,穿了一身西服有點太拘謹的感覺,臉部的表情也明顯的僵化,即使想笑一下也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好像真遇到天大的事情似的,思路也不怎么清晰了,說出的話也有些語無倫次,平日裡能想到的很多美妙的詞語都蹦不出來了,我的個天呀,我的昔日的風采呢?不見了,我完全不是我自己了,我想學生娃娃比我更有發言權,在他們的眼裡今天的我更像一個傳統的衛道士,一板一眼,沒有活力,上這樣的課就好比是吃了一頓不合口味的飯菜一樣,同樣倒人胃口。

一直以為自己還見了一些場面,研究生的時候就給本科生上過課,找工作的時候面對招聘的人也講過課,工作以後領導也聽過幾次課,自己還參加了一兩次教學比賽,成績也都可以,可是今天的表現完全證明自己還需要足夠的歷練。第三節課終於到了,奇怪的是真正到聽課的時候並沒有之前的那么緊張,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當然,因為有人聽課了,平日囂張的氣焰也就收斂起來了,比如,較為認真地寫了板書,較為謹慎地舉了幾個例子,較為拘束地保持了良好的教態,較為莊重地表達了一些書面的語言。一節課就想把準備了的東西都交給學生,因而更多時候自己就像一個手握機關槍的戰士,向著下面的學生打完了一梭又一梭的子彈,可學生們要跟上我的速度那就有點勉強了,所以一節課下來,整體情況並不好,該突出的沒突出,該收斂的沒收斂,一節課雖然堅持下來了,可是,效果呢?

第四節課聽了一些首師大老師和繫上老師的評課意見,的確在他們的點評下發現了不少的問題,而這些恰恰都是平日裡忽視了的,自己卻全然不知,有時候甚至還會沾沾自喜,果然,今天照了鏡子,深受啟發。當然,自己好的表現還是有的,老師們都很友好地說了一些好話,但這都不值得自己驕傲,恰恰是一個反省的大好機會,現在就把自己今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上好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是要多讀書。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不行的,這個我想老師們都深有體會,一般的教材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那么在備課的時候就需要閱讀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內容,比如說相關學者的著作和文章,還要閱讀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報刊雜誌,並蒐集一些網路上的有用信息,再把這些信息進行整合,然後將它們合理地安排在講課中,這樣做就可以擴大知識面,再者有助於理解和消化課本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要不然只照本宣科,那肯定徒勞無益了。我在講授《政治學概論》這門課的時候,堅持手寫教案,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然後讀一些國內政治學專業的權威著作,如《政治學原理》、《政治學基礎》、《政治學導論》、《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導論》、《西方民主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當代西方政治制度導論》等,除此以外還要在網上蒐集一些有可讀性的文章,特別是能反映一門學科發展前沿的文章,如此進一步最佳化自己知識體系,那么,這樣備出來的課肯定要比只看一本教材的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