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教師的建議:關於聽 評課的幾點想法

給新教師的建議:關於聽 評課的幾點想法

這學期是新一輪聘任期開始的第一學期,學校大部分老師為年輕教師,考慮到學校應該為他們提供學習鍛鍊的教研平台,我校與兩所鄰校共同開展了三校互動教研活動。我們認為,對於一個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而言,課堂教學能力是最基本最首要的專業素質能力,所以我們教研活動暫以聽評課為主。聽了一些年輕老師的課,不算多,有了些感想,算不得高見,僅將本人幾點零碎的思考整理出來與同行分享,也希望能給某些年輕教師一些有益的借鑑。

新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學反思

近兩學期以來,在開展校內聽課及三校教研的評課研討時,我們都會先請授課老師來談談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然後再進行評課研討,研討後還會要求老師要及時寫教學反思。前兩周的評課研討活動上,年輕老師小h上完一節數學公開課,因為自認為課上得不太理想,發言時情緒明顯有些激動,還帶著自責說,因為自己第一次在這么多人面前上公開課,心裡有些緊張,因上課剛開始時提出的一兩個問題後,沒想到學生答不出來,極大地影響了自己的心態,所以後面也越上越壓抑,沒有激情去調動學生,課堂也很沉悶。我想,作為新教師,一堂課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這是很正常的事。能夠通過這一節課發現問題,吸取經驗,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善和調整,這就達到了提高自己的目的。對於新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這堂課上得多么成功,而是要有正確積極的學習心態,無論課上得好不好,我們都應該進行課後的自我反思,並將這些思考運用於今後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因為相對於我們的日常教學,外出參加各類研討培訓活動的機會總要少得多,所以我堅持認為,教學反思是新教師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的最佳途徑。

在幾次的三校研討活動中,我看到很多年輕老師在評課時沒有底氣,以自己沒經驗為由,不喜歡或不敢發言。於是我特意提出這樣一個建議——評課時把發言權首先讓給新老師。因為,我認為,逃避發言很多時候是因為人的惰性——不願意深入思考,這不是謙虛或經驗的問題,一堂課聽下來,只要願意積極思考,不論你的觀點正確與否,總會有所發現。而積極深入地思考並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每個教師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此外,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各種問題時,有一句話或許能使我們有所啟發,那就是——少埋怨學生,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語言表達(包括表達習慣等)——這關乎的不僅僅是一堂課

如果有人問我,評判一個老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好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我的回答是:語言表達能力。聽的課越多,便越覺得語言表達的的重要性,也越加深我的這種想法。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語言表達能力(包括表達習慣等)——這關乎的不僅僅是一堂課的問題,而是直接影響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我無法想像,一個口齒不清、語言貧乏的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在我看來,一堂課的很多不足之處都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關。我想以這學期聽過兩個老師的課為例。這是本校教師小z執教的一堂語文公開課,本堂課最主要的問題是:有部分預先安排的內容來不及教完,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大多數學生答不出來,表現不夠活躍,於是老師花了許多的時間用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出在哪呢?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大家一致認為,原因並不在於提出的問題本身有多難,而在於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過於空泛、籠統,表述問題時語言不夠簡潔明了,有時一個問題出現多次重複解說,缺乏引導的技巧,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或答非所問。同樣,聽了數學教師小l的課後,聽課老師一致認為:課堂較為沉悶,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給人印象深刻的是,該老師在講課時,語氣、語調都顯得比較生硬,時不時夾帶著“喔,哼”等語氣助詞幾乎成了他的“語言特色”,此外,整堂課聽下來,對於學生的每一次回答,他很少作哪怕一點適當的評價或鼓勵。因此,在課後評議時,我們將語言的表達問題作為一個重點提了出來,並希望其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自覺加以改進和不斷提高。類似的令人遺憾的課例數不勝數,因此,要成為一個課堂教學能手,要上出一堂好課,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包括語言的規範性、邏輯性、豐富性和親和力,並且始終將對語言的敏感作為一種自覺的追求和職業習慣。

課是上得順利圓滿了,但你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