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教師的建議:關於聽 評課的幾點想法

“過於刻意地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這是課改給課堂帶來的誤導,課堂有時是需要適當的安靜,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負責教研的高老師在評課時頗有感觸地說。這些話我深有同感,我們在堅持課改的同時,也應該堅持批判性的理性思考。

聽過許多課,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提的問題太多,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卻太少,表面看起來課上得很順,課堂氣氛活躍,其實學生往往沒有得到真正的思考。還有一種情況,為了把課"趕"完,甚至急於打斷學生的思考或回答,因為怕學生回答不出來耽誤時間使課上不完,於是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有的老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過於籠統,問題太長,脫離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等。因此我常想:老師能不能上得輕鬆一點,講得少一點,慢一點,問題提得少一點,給學生的思考多一點。因為我們知道,一節課只有40分鐘,老師講得越多,學生用來自主探索與思考的時間越少,因此得到各種能力的培養、鍛鍊便越少,學生所得也便越有限。所以我認為,在課堂上,老師要敢於相信孩子,儘量講得少一點,甚至“懶”一些,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能完成的任務,老師儘量不包辦代替。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在這裡我有個建議:聽課時,不妨把自己假設為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聽課,比如思考老師的每一次提出的問題,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對於備課,我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不能讓學生過於輕鬆甚至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便能完成學習任務,甚至應該給學生設定一些難度適中的“障礙”。記得前幾年擔任五六年級的數學老師時,我特意買了好幾本奧數,經常會從中挑出幾道題,有時是抄在紙條上讓他們傳閱,讓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在完成課本學習任務後去完成,課後,我經常看到學生們會圍在一起進行思考、討論,比賽誰先想出來,越是經過艱苦思考完成的題目,越讓人覺得有成就感。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奧數比賽(鎮裡也沒有舉行相關比賽),而是為了讓部分學生優秀生能夠“吃得飽”,在思考解題的過程中享受思維帶來的樂趣。

公開課:別“習慣性”地忽略中等生、後進生

課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儘量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參與課堂,這本是一個常識性的教學原則。然而,聽過不少公開課(尤其是借班上課),卻發現大多數同行們,似乎習慣性地將這個問題忽略了。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堂課下來,老師個人素質無可挑剔,課也上得似乎讓人無話可說,學生配合默契,然而遺憾的是:回答問題的學生總是那么兩三個。很多老師,尤其是經驗不足的新老師,尤其是借別校的班級上的公開課。因為一心想把課上得順利圓滿,害怕學習落後的學生出錯不知如何收場。可是,不知老師們有沒試想過,如果這堂精心準備的公開課是成功的,如果一個學期的課都這樣上的話,如果那些常被遺忘的中等生、後進生在課堂上長期得不到關注,那么結果可想而知,學生知識技能及成績的兩極分化必定更加嚴重。我想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教師缺乏“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意識。二是教師對缺乏較強的課堂應變能力或者足夠的自信(當然還有公開課的“特殊性”),這個不再多說。前者無須多說,至於後者,課堂原本就是不斷生成變化的教學活動,課堂中出現各種自己預想之外的情況,如學生答不出題或課堂出現“不和諧音”,作為教師,應該把它視為一種挑戰和考驗,才能更準確客觀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藉此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和應變能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技巧。這也是一個教師應有的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