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有”教師心得體會: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仁愛之心是好老師的堅實基礎

古希臘神話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年輕的國王皮格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賞和鍾愛,每天都含情脈脈地凝視著她。日久天長,奇蹟發生了,一尊無生命的雕像獲得了生命,變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後來人們借用這個神話,把這種現象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神話畢竟是神話,象牙少女是不會真活起來的,她只不過活在年輕國王的心中而已。但這個故事卻給德育工作者一個很大的啟示:愛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強大力量。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也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仁愛之心是好老師的堅實基礎。對教師來說,這種仁愛之心是無私的愛,是平等的愛,是尊重信任的愛,也是嚴格要求的愛。所謂無私的愛,是指教師應該不計代價地去關心、愛護學生。台灣教育家高震東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頁寫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應該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無私地愛學生。所謂平等的愛,是指教師應該愛每一個學生,不會因為學生家庭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優劣而對學生的愛有所不同。所謂尊重信任的愛,是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所謂嚴格要求的愛,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愛必須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愛學生,不等於放任、縱容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愛應該是明智的愛。”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著意培養自己對學生的愛,用仁愛之心為教育的成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