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教師心得體會:爭做“四有”教師

關於什麼是教師,唐代大散文家韓愈曾給出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很顯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傳道授業解惑”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

那么我們該朝著怎樣的目標來努力呢?對此,習總書記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我們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習主席說,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

近來,我們高二為迎接語文會考,每天都會讓學生做題,給學生講題,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即便如此,我仍然注重引導學生朝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例如,我們做了一篇散文閱讀《盪里蓮花》,最後一個題目問的的是,最後一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答案中有一點,“升華主題”,學生都沒答上這一要點。對此,我給學生講,如果問文章最後的段落有何作用,一定要考慮到它對主題的作用。對主題的作用有三種類型,即揭示主題、突出主題、深化(或升華)主題。

緊接著,我給學生舉具體的文章,進行闡釋。我分別以“做人就要做個有用的人”“天下所有母親的跪拜都是最偉大的”兩篇文章為例。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答題術語的含義,又於無形中引導學生朝“真善美”的方向發展。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習主席說,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的價值觀。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工作這么多年來,曾有不少學生跟我感情很好,因為,他們認為我不僅僅教他們學語文,更讓他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歡讓學生寫周記,學生也喜歡寫周記。因為,我讓他們寫周記,是想讓學生通過練筆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學生喜歡寫周記,是因為,他們的心聲有人聆聽,他們的困惑有人指點迷津。

曾經有位課代表,叫原樹群,他升入大學後,也將周記本帶在身邊。沒事的時候,他喜歡翻一翻,看一看,因為那裡有他的成長足跡,那裡有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

他升入大學後,曾給我手下的學生寫過一封信,在信中,他說,我不敢說,我能考上大學,我的語文成績起了多大作用,但我敢說,我考上大學,與語文老師有莫大的關係,是她在我失意時鼓勵我,是我同學發生矛盾時開導我,讓我始終保持我的善良,讓我不丟失勇氣和力量。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習主席說,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

大學剛畢業時,我曾深深地不安,我不就比學生多讀了7年的書嗎?我能教好他們嗎?漸漸的,我內心的不安消除了,因為,我發現,我的知識確實比學生的多。

再過幾年後,我又有了困惑,感覺,自己的知識好像枯竭了,感覺自己的靈感消退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慢慢地,我懂了,原來,是我自身的知識不夠紮實。

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工作後,我沒有堅持讀書,不再讀書,結果,我的知識泉水就枯竭了。於是,我重新開始讀書,讀小說,讀散文,看漫畫,看心理學,看教育理論。就這樣,我感覺,我又是我了。

我想,紮實的學識,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一個人必須要讓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思想豐富起來。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習主席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這方面,我感覺自己做得還算好。他們的身份是學生的同時,還是些孩子。所以,我愛他們,真誠地愛。

我認真地批閱學生寫的文章。唐新華是一位比較內向比較敏感的女孩,而她在給我的信中有這么一段:“懷著緊張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翻開本子。看到一片片紅色的字跡,我感到很踏實,真的!仔細地看老師所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因為,標點也是有感情的……能擁有如此強大的精神支柱,很是感動,欣慰。”

我從不把學生對我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毛茜茜借給我一本書後,我寫了一篇文章送給她,來表達我對她的謝意。她給我回復的信中有這么幾句:“今天,我收到語文老師的禮物,很是開心和激動。抬頭仰望那片無際的藍天,總覺得那是生命中最美的點綴,天藍在明媚的陽光下,給人一種暖洋洋的幸福感,簡單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