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胡錦濤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講話體會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教師的師德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有位名人說過,教師的高尚不在於他培養了多少科學家、藝術家,而在於他的細微之處,以高尚的師德影響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創新的新一代,是歷史賦予我們國小教師的神聖使命。

作為文化傳播的教師擔負著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的艱巨任務,祖國和人民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樹立起獻身教育,教書育人的信念和決心。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既是偉大、崇高的事業,又是平凡、瑣碎的事業;既是為祖國和人民謀幸福的事業,又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事業。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必須具有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具有將自己的知識、才華、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和決心。工作十幾年來,我親眼目睹了老師門的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為,親耳聆聽了不畏艱苦,孜孜不倦、潛心奮鬥於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跡,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而今,黨和人民在呼喚,肩負著歷史重任的教師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立足本職,迎接果實壓滿枝頭的秋天。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特別是在中國小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係。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並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其主體性,這是廣大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好的師德師風的另一個具體表現,是師生之間要倡導民主,並且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裡,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並身體力行的必要性。有些教師雖不那么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而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總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通過教育理念的創新,從而推動教學內容、方法的創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者:zhuyongqiang來源:網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