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效課堂”的點滴體會與做法

自從XX年4月來到新安街國小,我就深深感受到學校的課堂信息化程度之高是整個礄口區之首。不僅是每個教室配備有信息化教學設備,每個老師有手提電腦工作,而且上課時老師們用的是圖文並茂的課件。常規課用課件,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課堂效果當然好。

下面我談談我對信息化高效課堂的理解與做法。

我認為信息化課堂是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把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構成教學信息傳播及反饋調節的最佳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最佳化,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教學目的。

要構建高效的信息化課堂,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要構建“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

“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諮詢者;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幫助老師灌輸知識的手段,還是幫助學生意義建構的工具;教材不僅是知識的來源,還能有效的成為學生知識意義建構的對象。

2、注重積極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獲得

有效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都需要有積極的情感投入,無論自主學習或是與人協作,都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意義並獲得成就感的過程。

無論是在自主學習還是在協作學習過程中,都要非常注重學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地參與進來,而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可能取得進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轉化為成就動機,這將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地學習。

3、廣泛的認知範圍

在現代化的教室里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教材上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接觸教材以外知識。資訊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要求人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豐富的網上資源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識源泉。internet帶來的不僅僅是計算機的聯網,而是人類知識的聯網,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類智慧的聯網,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圖文並茂的文獻資料。目前國內、國際上有許多優秀的科普網站,如中國科普、北京科普、中國科普博覽、大百科全書等。這些網站提供了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軍事天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文學藝術、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種學科的知識,使學習的信息來源變得更加豐富。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如何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認知範圍,讓學生能夠有機會方便快捷地接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4、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培養創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創造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對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明顯的改組,同時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中國小生的創造性思維主要指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等五個方面。

傳統教學不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甚至壓抑、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信息化教學要改變這種現象,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始終處於研究、設計和創作的前沿,擁有較大的自主決策權,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新知識。能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是判斷有效的信息化課堂的一個重要依據。

5、學科知識的有效運用

傳統教學以學科知識的傳授為終極目標,考試結束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在信息化教學中,關注的是學生能否將課堂里所學的學科知識遷移到其它情境中,能否有效地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帶有綜合性,需要學生掌握學科內部以及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多角度、多層面地對問題加以闡釋。即使是考試或測試,也要根據事物及其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將知識重組、整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以上是我的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在工作中,我還注意努力多做課件,使課堂40分鐘更高效。只是可惜語文老師的課件都是各自為陣,如果能像數學那樣資源共享,就更節省人力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