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把“愛”帶回家

xx年8月10日至xx年8月14日,在肥西縣委、縣政府以及肥西縣教育局的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肥西縣國小優秀教師赴華師大的培訓學習。在為期五天的學習培訓中,我們聆聽了六位專家教授的講座。在他們的講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他們的愛!

xx教授用他樸實的案例詮釋著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當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進步時,就給予鼓勵,就給予表揚;讓學生建立“小我、大我、利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平民本質,精英氣質”的高貴品質。對!當我們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教育事業、你的學校、你的班級、你的學生,那么你就無法去全身心的熱愛你的事業、你的學校、你的班級、你的學生。也更無法談起去愛你的學生,去發展你的學生。

xx教授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要明明白白地教,學生要明明白白地學。對!作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你首先就得明明白白地搞清楚你為何而教,學生為何而學?21世紀課程改革綱要也指出,21世紀的教育核心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這就為我們指明了以後的教育之路——我們要以一顆紅亮的心,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因為“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xx教授的講座“用心書寫學生的未來”,讓我從心靈的深處受到了嚴重的碰撞——他讓我領略到了教育的根本追求,即是學生得到發展、家庭得到幸福、社會得到和諧、國家得到人才!是啊,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說白了不就事只要符合這幾點就可以了的么?學生得到發展、家庭得到幸福、社會得到和諧、國家得到人才,看似很簡單的幾句話,但是你沒有萬分的汗水、萬分的愛是實現不了這一承諾的,因為愛心是教育成功的階梯,是教育成功的真諦!

還有xx教授的“to be no. 1”的教育理念再次讓我感受到了師愛的偉大之處;朱紀華教授的“蝴蝶破繭”、“鹽在湯里”的精彩案例故事重現了教育的智慧與機智!

一個對教育沒有愛的教師,是不會在教學行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有所成就的,他的學生更無所謂發展了!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有人常把教師比喻成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教師的這種奉獻是愛的升華。“愛滿天下”,“大愛無疆”!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亦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要懂得兒童”、“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從這裡可以看出“熱愛每一個學生”可謂是陶行知先生師德典範的一面大旗。當然,這也是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質。每個學生都應該是教師關愛的對象,正如先生所說“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惟有憑著愛的力量才能生生不已。”

愛學生,首先尊重每一個學生是很有必要的。[蓮山課 件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愛,才會變得寬容,這種愛才能流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只要學生接納了老師,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才有對話交流的機會,才可能更了解學生,從而達到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因此,愛是一份尊重。陶行知先生率先把“小孩子”稱做“小朋友”,是對兒童人格的極大尊重。

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要要不偏不倚,要公平。有一本雜誌曾經刊登過這么一段話:“一位校長對他的教師說:‘千萬不要瞧不起差學生,因為他們頭腦靈活,將來很有可能成為ceo,會為我校的建設捐款;千萬不要忽視中等生,因為他們是最具發展潛力的人,將來很可能當上政界領導,對我校的發展有利而無害;千萬不要不注重好學生,因為他們是我校升學率的保證,是我校揚名的條件!”看似一段充滿了功利性的話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其中隱含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公平而沒有偏向,雖然話語中有偏激的成分,但是這更好地提醒教師心中只有取消差生的概念,才能做到“有教無類”。教書育人,這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可千萬不能像陶行知先生寫的《糊塗先生》那樣,在教鞭下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頓,在譏笑中有愛迪生。只有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當年自己的學生啊!讓我們用這種公平的愛打破與學生的心理隔閡,使他們在愛的土壤上自由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