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家訪,作為教師的分內工作之一,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也是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關鍵因素,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國中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範文

晚風吹拂田野,日光灑下餘輝。西邊的太陽紅紅的,暖暖的灑在我們一行人身上,梁一書記,張俊主任和我,帶領著四個興高采烈的孩子,穿行在郭河村的鄉間小路上,我們正在落實襄城區教育局關於“課外訪萬家,不讓一個孩子輟學”的行動。

無憂的孩子興沖沖在前面引路,帶領著他們喜愛的師長走進自己的家。來到郭河村七組朱銀銀同學的家,朱銀銀見書記和老師來了,居然躲起來了,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女孩子,兩年前母親出了車禍,父親腿又不方便,不善言辭,家裡還有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本來就性格孤僻的她因此變得更沉默寡言了,在學校特別不愛做聲,不吵!不鬧!也不發言!成績也越來越差,即使有了什麼好玩的事,她也只是輕輕地低下頭來偷偷笑一下,從不像同齡人那樣開心地大笑。在母親去世後不久, 朱銀銀因父親無力支付她在校的生活費,早不想讀書了,學校了解情況後,給予了朱銀銀的困難生的補助,當朱銀銀的爺爺奶奶知道書記和老師來家訪時,連忙出來迎接,可朱銀銀躲在廚房裡不肯出來。爺爺奶奶告訴我們,朱銀銀常認為自己家境貧窮,成績差而自卑。其實朱銀銀這次期中考試有很大的進步呢!今天我們一行還給她帶來了進步獎,爺爺奶奶見獎品,拉著書記和老師的手連聲說:“你們是朱銀銀的大恩人,我們家真不知怎樣感謝校長和老師。”朱銀銀聽說自己也得獎了,連忙從廚房裡出來,臉上有了一絲笑意,終於開口了:“老師,我也能得獎?”“是的,孩子,別人能做到的,你通過努力也能做到。”書記撫摸著孩子的頭親切地說。孩子的眼睛裡閃出了晶瑩的淚花。也許是激動的淚,也許是幸福的淚。

是啊,家庭幸福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可朱銀銀的童年充滿著淚水和悲傷,怎能叫人不生同情和憐憫之心呢?爺爺奶奶和我們坐在一起交談著,朱銀銀已沒有了先前的那種畏縮,就靜靜望著我們,當我們在爺爺奶奶面前誇她每次聽寫都會對,學習有明顯進步時,她就裂開嘴笑了。老人年紀雖然大了,但思路很清晰。他聽著我們一點一滴反映李艷的在學校表現時,就關切地詢問孩子究竟在哪一方面存在不足。梁一書記對爺爺說:“要求家人以後鼓勵她完成學業,多同孩子交流,問一問他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把課文里的故事講給爺爺聽,好不好?只有這樣經常訓練孩子開口交談,她日後才會合群。”爺爺奶奶心領神會的點著頭。

孫子是爺爺奶奶的心尖尖。一個老人,儘自己全力不僅養育孫輩,還要擔起教育的重任。我們在日後工作中,一定要特別注意多與老人交流,幫著他一起讓孩子能站在更高起點上。

真真實實的家訪,老師與家長靜下心來交流。家長明確學校的方針政策,老師了解了學生的生活環境,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彼此走得更近。家訪,在家校間架起一座橋。經常走走,必定雙方受益良多。

關於國中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於家訪的對象是後進生,我覺得“後進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讚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非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並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國中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剛開始家訪時,說實話,心裡也沒有底,不知道家長對家訪持什麼態度,而我該怎樣做才能體現這次家訪的目的。後來隨著家訪次數的增多,漸漸地開始覺得家訪的意義不一般。很多次打電話和家長聯繫要去家訪,家長們先是一楞,隨後忙在電話那頭說,好的,好的。什麼時候來,我們在家等您。上得門去,家長又是倒茶,又是切水果,倒把我弄得不好意思。在我交代了一些讓家長注意的事項和要求後,他們都說,孩子快開學了。本來就愁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現在您來家訪,讓我們有了底,孩子也認識了您。不錯不錯。你們學校的家訪活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通過細緻,全面的家庭訪視,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親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一、確家訪目的,真情送家長,溫暖給學生

家訪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繫,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以真誠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家訪讓我走進學生心裡,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二、家訪工作長“報喜”,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象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嘮叨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給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製造了障礙。我家訪的對象若是後進生,對於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我利用時間去尋找“雙差生”的閃光點。每次,我多講學生的長處與進步,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利於達到教育目標。我接觸的“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反覆抓,抓反覆。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於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有一個學生家庭條件很好,但父母很溺愛孩子,去他家訪談,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小太陽”,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我一談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他們就不愛聽,甚至替孩子辨護。我沒有硬碰硬,而是藉助學校舉行親職教育講座時機,我力邀此位家長參加學習,並且建議學生家長購買專家編寫的資料,主張家長看看,而後再去家訪。後來家長的思想轉變了。此外,家訪時,我也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變地調動訪談方式和內容。

總之,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願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把家訪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