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優秀教師學習心得感想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優秀教師學習心得感想,供你參考!

高中語文優秀教師學習心得感想篇1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中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中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中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中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中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中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中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中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中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中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中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中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假期里,閒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中學語文教師》雜誌細細品讀。其中有一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給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淺。

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裡,讓學生學會蒐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較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已迫在眉睫,這也需要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當前,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大多由老師自行組織安排,由於缺乏統一組織規劃,難免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上都難以得到保證。

【摘錄:《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規定:中學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 萬字,以後逐漸遞加。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倡讀整本書,並在附錄中提出了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那么,我們該做些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在一條有航標的書海中遨遊。】

一、 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有書才可讀,環境可育人。基於這種認識,我們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在班上營造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

(一)在班級建圖書角。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舉全班之力,集中流成大渠,建成班級圖書角。我們採取的方法是:

1、訂書。號召班級學生收集起來的廢紙和廢品掙得的錢訂閱書籍。

2、捐書。號召班級任課老師和學生主動捐出一些自己的精品收藏,存入圖書角備看。

3、借書。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相關圖書並定期更換。

有了這個圖書角,大家也就有了一個資源共享、自由閱讀、討論交流的平台,課外閱讀也就有了保障。

(二)擠時間博覽群書。

時間是課外閱讀的保證。【摘錄: 調查表明:大量的課外作業不僅占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還造成了學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讀書的興趣。為擠出閱讀時間,我們按照新課標 “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整部書”的要求,對課堂結構做了調整:首先,改革作業方式,將所有作業都在課堂完成,課間不留作業,家庭作業就是讀書。其次是按排讀書時間,午飯後的30分鐘設定為讀課外書時間。另外,我們還把每周五的最後一節課定為自由讀書課,學生從班級書角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不出班級自由閱讀,看不完也可以帶回家繼續讀;也可以到學校網路教室,去暢遊學校網上“書庫”。至於閱讀方式,不做特別要求,他們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讀,也可以幾個人一塊讀;可以邊讀邊議,也可以邊讀邊記。】

(三)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讀書是需要一種環境氛圍的。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校在每個教室里貼幾句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佳句,引發的是學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組織講故事比賽,讀書徵文競賽等活動所激起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幾盆別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營造一個美的環境,讓學生在欣賞時,不覺中捨棄頑皮和浮躁,使內心回歸平靜與閒適。通過班級環境的渲染和氛圍的營造,對同學們而言,潛移默化中使之產生“我要讀書”的內在驅動力。

二、課外閱讀需要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指導。

針對有些同學讀書時走馬觀花,讀多少、忘多少、丟多少,就像竹籃打水,結果一場空,不得長進。有些同學雖然讀書很認真,當時憑腦子也記得一些東西,要用時,則什麼都捕捉不到了。【摘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學生是“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 】

那么,怎樣指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呢?我採取了以下幾步措施。

1、 學習老前輩的閱讀方法

① 毛澤東的“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法

② 王梓坤的抄讀法

③蘇步青的多讀、精讀法。

2、指導幾種課外閱讀的方法。

1.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秘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4)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分別用各種符號做下標註。

(5)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6)作卡片。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佳句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摘錄: 在這裡,課外閱讀不是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是通過活動的促進和引導,從而擺脫種種禁錮和牽制,放飛學生的心靈,讓閱讀回歸語文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本來面目。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也同樣在這裡有了轉變——啟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大量地閱讀,自由地閱讀,放鬆地閱讀,課外閱讀成為真實的閱讀,他們從而真正體會到閱讀過程所產生的酣暢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發的愉悅感,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獲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把閱讀過程由單純的語言學習過程擴展為思考、創造過程,從而提高語感水平、認識思維水平,將觸角延伸至比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高中語文優秀教師學習心得感想篇2

10月14—25日,有幸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舉辦的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研究專題培訓班學習,按照學習計畫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訓學習的任務,收穫頗多。

在這期間,共觀摩了來自四所省一級重點中學的八位優秀語文老師精彩而有特色的優質課;還聆聽了三位大學教授和六位特級教師或省內名師的講座。他們是構建浙派語文教育的領軍人物和理論的創導者。從張紀良特級教師處,看到了一位名師的成長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樂趣無窮,榜樣的力量在激勵著自己;胡勤等老師的講座,又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龍教授的講座從一定理論高度對語文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做了闡述,加深了對學習方式轉變的認識;彭小明、蔡偉兩位教授的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具體實踐操作的指導,深入淺出,非常有指導意義;另外四所重點高中的教研組長的講座,體現了各自的語文教學的特色,有極大的借鑑意義。由衷感謝組織者的精心安排。

當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錢增興特級教師的講座,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錢老師《閱讀教學設計主問題策略探究》講座,從兩大方面做了闡述。一是課堂教學問題,二是主問題設計三步曲。有理論研究,又有具體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實際操作,非常實用。試摘錄部分觀點:教學中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閱讀的提問設計,稱之為“主問題”設計。它是對大面積教學中提問設計的一種創新。1、“主問題”是對文本的概括和提煉,是一種整體閱讀的問題設計。 2、“主問題”是在教師對文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設計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之間,是科學有序。 3、“主問題”的設計著眼於學生長時間深層次的學習活動。所以,“主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質高意遠的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具有“一問抵許多問,一問領多思”效果。然而,“主問題”的設計必須關注語文學習的讀、寫、說、思活動,關注學生更全面更自主的發展。因此錢老師將主問題設計概括為九個字,即聚焦準、脈絡清、探究深,非常準確。

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公開課正好是錢老師這一教學理念的很好註腳。如上《記念劉和珍君》的老師,整堂課緊緊抓住兩個詞語:哀悼和憤怒,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真正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課堂教學非常完整流暢,賞心悅目。

另外還引發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就是多媒體與黑板的關係。自從使用多媒體以來,許多老師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體了,所有的內容都在課件上,意味著所有內容都有了老師的預設,對課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為不那樣就與原來不一致了。而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幻燈片都不超過十張,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這是主問題策略的必然:主問題用多媒體顯示,這是預設;小問題不能都做預設,要那樣就禁錮了課堂,禁錮了學生的思考。

通過學習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還不成熟。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專家們地引領、點撥,是對我原有的教育觀念的一次“洗腦”,摒棄了許多舊觀念,舊方法,給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自省和重構,為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摸索、創新,奠定了基礎。我想這就應該是本次培訓的最大收穫。

這一階段的學習馬上要結束,我會將這裡學到的帶回學校去,在我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實踐、探索,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高中語文優秀教師學習心得感想篇3

參加高中語文教師培訓的學習,通過一段時間對專家講學視頻的學習、探討新課程教學的優秀論文的拜讀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改革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新課程的核心。例如重視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的形成;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生命意識、環境意識、誠信意識、職業意識的養成。徐淀芳老師說,課標中提出的這一系列新的課程理念,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人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新課程把課本這本“小書”和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和生活的密切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與“語文素養”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

語文新課程不僅繼承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要教會學生掌握好工具必須引導學生到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鍛鍊、去領會,自己去獲得語文交際能力。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靈活多樣,儘量適應學生要求、符合學生興趣。主要反映在語文課改中淡化字詞句篇基礎知識和文體知識的教學,但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中不教這些知識,而是教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與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

語文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一位專家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一味地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著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管在上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還是研究型課程,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得學生人人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教學反饋中,要善於評價學生學習地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步根海老師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