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畫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和學法上兩個方面的指導,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和思想教育,要求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

1.要求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增強學習的內動力。

現代社會科學急需大量的懂信息知識的人才,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思想課的求知慾,激勵學生學好政治課的興趣。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3.教會學生學習技能。這是學法輔導中的主要任務。教師需向學生講授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讀圖、識圖、填圖的本領。通過課文中“閱讀材料”、“活動內容”、“表格填寫”、“問題回答”要求能自己獨立完成,並有提出質疑問題的能力。時事政治會、新聞發布會,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 

4.加強雙邊活動、完善反饋機制。為了確保思想政治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帶給他們的滿足和愉快。有了這種體驗,學生就不再表現出種種情緒上的干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確立的教學研究專題

對初三政治“綜合實踐課”的思考

活動課作為一種新的表現模式,在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中應運而生。九年級新教材在每節後都出現了喜聞樂見的“活動課”。怎么能使“活動課”上得生動而有意義?下面,我就對此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用於開展學生課堂活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於課堂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活動課是必修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二、教師對活動要進行適度指導

三、教師要注意“活動”面向全體

“活動課”不是課外活動,它是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的課。教師要根據活動的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部署。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受重視的感覺,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才能使學生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從而享受參與的快樂,還能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材料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師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活動課”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其參與過程的評價。即評價應反映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即使最後結果按計畫來說是失敗的,也應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積極性,獲得寶貴經驗等方面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