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畫

學生情況分析三年級(一)班共有學生39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18名。從整體看,本班屬於前面優等生不太出色,後面後進生較多這種情況。優等生上課能認真聽講,學習自覺,發展也較全面。但有少數一些同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作業不能按時保質的完成,另外有4個同學識記能力較差,生字詞掌握不理想。總體上說來男生稍遜於女生。教材分析:(一) 基本結構和內在聯繫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教材後面還編排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 內在聯繫   在保持和發揚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礎上,本冊教材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從選文到練習設計,從編排結構到呈現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在精讀課文後標出。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二、五、六、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認的字。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分別為“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這些欄目在八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全冊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級上冊相同。本冊要求認200個字、寫300個字。本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3、大量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加貼近兒童生活。4、著力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5、保持“語文園地“的框架結構,加強內容的整合和創新。6、完善圖像系統,注重圖文並茂。(二)知識點及重、難點知識點  本冊教材有8個單元,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重點 32篇課文的學習,閱讀訓練,識字能力。難點  寫作訓練,閱讀訓練。(三)地位和作用地位  本冊是國小階段中段的第二冊教材,同時也是第二學段的第二冊教材。繼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打基礎。作用  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在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上,體現與高段教材的銜接,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繫的整體,加強導學功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總體教學目標:基礎知識  1、 本冊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2、指導學生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聯繫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字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5、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6、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7、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能力培養目標  1、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仿影。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3、練習複述課文的能力。4、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5、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6、能用國語交談。繼續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7、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8、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有所發現和創造的能力。德育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鄉的可愛;了解周圍環境,為保護家鄉環境出謀獻計;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理解親情、友情的可貴,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增強探索和創造的意識;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體會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閱讀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了解傳統文化,豐富想像能力。   教學進度安排(一)教學進度   單 元教學內容合課時周次一1—4課   語文園地一131—2二5—8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