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五冊教學計畫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一班共5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本班班風純正,充滿活力,具有創新精神與發展潛力,學習成績優異,優秀生占25%左右,這些學生基礎好,像吳津紅、陳小蕾、張岩、張岩敏、張國龍、劉坤等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在班上起了模範帶頭作用,是老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榜樣;一般生60%左右,差生占15%左右,像劉相成、劉雲龍、張清亮、呂中正、鮑文秋、李慶蕾等這些學生基礎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再加上平時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導致學習成績很差,針對本班情況,應採取多種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他們來自全鎮各村,經過兩年的學校生活在老師的幫助教育下,他們熱愛學習,熱愛集體,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大部分的學生都比較天真活潑,接受能力也較強,都能出色的完成作業,成績優秀。但也有少數,學習目的不明確,加之家長重視的不夠,因此成績較差,圓滿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小部分同學紀律散漫,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沒有自覺性,所以存在著學習上的“貧富懸殊”。對於這小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逐漸養成遵守紀律,愛學習,求上進的良好習慣。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要學的氛圍,使大家有所提高。由於班額太大,班級依然不可避免地有差生的存在,差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識欠賬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總是迷戀電視,好玩,不愛看書,注意力不易集中。對這些學生要傾注愛心,重點輔導,鼓勵自信,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由淺入深地為他們彌補缺陷,扶起他們逐步趕上其他的同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班級群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同時發揮個體思維作用,相互啟發,互相幫助,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鑒於上述存在的問題,特訂計畫如下:

二、教材分析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每組由導語、三篇精課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語文園地組成。精讀課文後面有會認和會認的字,略讀課文後面沒有安排會認的字,哪字屬於生字就隨文注音。精讀和略讀之間有連線語,並適當提出略讀的要求。一部分後面有資料袋,有兩組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

全冊書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第一次會寫的字超過了會認的字。要求認識的字排在橫條里,要求會寫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四、五、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求認識的字,如不便於安排在課文里的反映人體器官的字等。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全冊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幾種情況:(1)導語、課後練習、資料袋和語文園地里出現的不認識的字,只在全冊書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後面出現均不注音;(2)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里的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直到這個字被學生認識為止。(3)課文中的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4)學習夥伴的話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5)有些字在具體的語境中讀音要發生變化,課文標註的是變調音或輕聲,如,“黃澄澄”的“澄”,在課文里標註的是dēng,生字條里注音恢複本音。

本教材注意時代特點,加強科學教育,語文和思想品德合科,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以發展兒童語言為主線,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教材內容具有彈性。教材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性,合理安排了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的課文改進了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進了“語文園地”的形式,豐富了“語文園地”的內容。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XX個字,會寫1300個常用字。

2.會使用字典,有條件的可以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3.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