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與工藝》輔修專業教學計畫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輔修專業培養具備食品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實驗技能與套用能力,能適應食品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在農產品和食品的流通、加工、質量檢驗等領域可從事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質量檢測、質量管理,並在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的套用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輔修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素質: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具有較強的自信心、進取心、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創新創業精神;

2.知識結構: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食品化學、食品酶學等食品科學的基礎理論,了解本學科、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和趨勢、熟悉相近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具有食品生產過程及最終產品的質量檢驗技術、食品生產標準及食品生產工藝的理論知識;

3.能力結構: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具有從事食品營養管理、食品加工與儲藏、食品生產流程管理、食品加工工藝、食品質量檢驗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課程設定

本輔修專業設定課程包括:食品化學、食品酶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儲藏與加工原理、果蔬貯藏與加工、動物性食品工藝學、食品焙烤工藝學、食品高新技術進展、食品感官學、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檢測。

四、課程簡介

1、《食品化學》:本課程套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生理功能、體內生化過程、營養價值、安全性質及在加工、貯藏、運銷中的變化、變化本質及對食品品質及安全性影響的一門新興、綜合、交叉性學科。為改善食品品質、開發食品新資源、科學調整膳食結構、加強食品質量控制、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促進食品科學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2、《食品酶學》:本課程從食品加工和保藏的角度學習酶學的基本理論和酶的實際套用。主要內容包括酶作用的機制,酶作用動力學,固定化酶,糖酶,蛋白酶,酯酶,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合酶,葡萄糖氧化酶,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套用。

3、《食品微生物學》:本課程的內容包括食品微生物學基礎、食品微生物檢驗、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與食品保存、食品腐敗、食品衛生和食品傳播的疾病等四部分,系統講授食品微生物學理論和微生物檢驗方法,有選擇地討論微生物食品的最新加工技術和工程設計以及與食品安全、衛生、保存有關的微生物學問題。

4、《食品營養學》:本課程主要介紹食品的消化與吸收、營養與能量平衡、七類營養素、營養與膳食平衡、食品的營養強化及功能性食品,課程注重結合食品專業,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重點論述食品加工對食品營養素的影響。食品營養學課程內容豐富,具有自己專業的針對性與適應性,是培養食品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

5、《食品儲藏與加工原理》:本課程內容包括:食品加工的主要原輔材料特性及其保鮮、食品的熱處理和殺菌、食品的低溫處理與保藏、食品的乾燥、濃縮和結晶、食品的醃漬、發酵與煙燻、食品的微波處理、輻射及化學保藏、食品的包裝。食品儲藏與加工課程內容豐富,培養學生掌握食品加工與保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生產工藝控制的理論,學會分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食品工藝學的基礎課程。

6、《果蔬貯藏與加工》:果蔬產品的加工是農副產品加工的一個方面,也是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主要包括果蔬加工的原料的選擇和處理,以及果蔬的罐藏、乾制、制汁、糖制、速凍、醃製、果酒和綜合利用的方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驗操作,使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果蔬貯藏與加工的基本原理,了解食品相關的工藝原理,特別是能夠掌握食品加工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實驗方法,通過實驗操作可以掌握簡單的果蔬產品的加工技術,能夠自己動手加工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果蔬產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

7、《動物性食品工藝學》:本課程內容包括肉品科學與加工技術、蛋品科學與加工技術、乳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等,學習肉的乾制、醃製、熏制操作方法;蛋液製品及蛋品飲料的製作;乳的殺菌消毒,乳飲料及其他乳製品的製作方法。是食品專業的重要課程。

8、《食品焙烤工藝學》:本課程主要學習焙烤食品生產用原輔料、加工工藝與原理、生產中常見質量問題與處理方法、包裝與貯藏措施、品質保持技術,並介紹焙烤食品標準和一些焙烤食品的實用配方與加工技術。重點介紹麵包、餅乾、糕點的加工原理與技術,並熟悉不同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和生產中出現問題的原因與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