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個人教學工作計畫

一、學生現狀

從上一個學期的教學情況看,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課堂上有勇於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比較順利。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提升,優秀率和及格率較高。

但學生的語文水平總體還不是很高,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也都不是很高, 學生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不是很高。良好的答題規範未全面養成,大多數學生都是接受式學習。另一個班級的學生中一部分的思維靈活一些,能夠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綜合來看,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包括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聽講要記筆記,要積極發言勇於質疑等等,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配合學校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無論是百草園裡高大的皂莢樹,有趣的斑蝥,傳說的美女蛇,還是三味書屋裡方正、質樸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蟲,課堂上描畫的繡像,都記錄了魯迅成長的足跡;《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極短的時間裡,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心理成長曆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是詩人用凝練的語言道出的殷殷囑託,一行行的詩句曾激勵過無數成長中的青年。《傷仲永》促使我們反思一個天資出眾的人變得“泯然眾人矣”的原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黃河頌》(光未然)把我們帶到了波濤洶湧的黃河之濱,讓我們感受母親河的雄渾壯闊;《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時寫給被日本蹂躪的故鄉東三省的誓言,熾熱的語言背後跳動的是一顆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後一課》以兒童的視角幫助學生領悟母語與祖國的關聯;《木蘭詩》勾勒了一位替父從軍、縱橫疆場、保衛國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學家鄧稼先(《鄧稼先》楊振寧),有藝術家貝多芬(《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有個性鮮明的作家群(《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還有孫權對將軍呂蒙的勸誡(《孫權勸學》)。

第四單元中的文章儘可能廣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戲》(魯迅)以看戲串起一連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風情畫;《安塞腰鼓》(劉成章)的節奏像鏗鏘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點;《竹影》(豐子愷)以兒童遊戲為契機,將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講得深入淺出;《觀舞記:(冰心)用文字表現了印度舞蹈中流動的美;《口技〉 (林嗣環)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的口技藝人卻能做到“眾妙必備”,作者用文字再現了人們聽到的一切。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是寫斯科特在挑戰南極過程中的悲壯覆滅,《魯濱孫漂流記》(笛福)節選了魯濱孫初涉荒島的一段,表現一個人在身陷絕境時內心痛苦的掙扎和人的精神的強大,《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再現了60年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最後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國前任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中犧牲的七位太空人而發表的演講。《夸父追日》和《兩小兒辯日》兩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對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珍珠鳥》(馮驥才)寫人與鳥之間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種相互信賴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飛渡》(沈石溪)寫一群斑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威脅時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舉動,《華南虎》(牛漢)以虎喻人,謳歌了一個雖身陷囹圄卻有著桀驁精神的靈魂,《馬》(布封)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家用飽蘸關愛的筆把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寫得動人心弦,《狼》(蒲松齡)寫人與狼之間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比拼,雖簡單明了,卻也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