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2010~2011年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畫

(二)、學生管理:

(1)、狠抓學生紀律,共建和諧班集體。本學期,全校學生來自47個自然村,由原來的7個學校的學生組成。生源四面八方,遠近不同,環境變化,性格和習慣存在著差異,這就給我們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對本班學生的管理,要制定班規班紀和相應的管理措施並形成文字,嚴格執行(文字材料一周內上報校長室)。各班繼續搞好班級日誌的記載。

(2)、加強合作學習,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班主任要向學生講清合班並校的意義,建設寄宿制國中對學生自身帶來的好處。指導學生互助合作,互幫互學,建立真誠、融洽、和諧的同學關係。班主任要摸清本班學生紀差生的情況,對紀差生進行創造性地重點教育,有方法,有措施,有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並形成文字材料,在班主任工作匯報會上,相互交流探討。

(3)、要強化學生行為規範教育。本學期,繼續貫徹學習《姜各莊國中家校聯合教育協定》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協定和日常行為規範要入耳入腦,記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在學生中倡導“五有”、“五無”。“五有”即: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待人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學習有進步;“五無”即:地上無紙屑,牆上無污漬,門窗無劃痕,課桌無雜物,設備無破損。班主任要做好“心理障礙”、“行為習慣”等特殊學生的幫扶工作,力爭不放棄一個學生。

(4)、加強家校聯繫。通過召開家長會、致家長公開信、通訊聯繫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共同參與教育學生。本學期學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每天至少和一名學生談過心,每周至少家訪過十名學生,每月至少召開過一次不同層次的家長會。每次談心和家訪,都要留有筆蹤。

(5)、要堅持每周一班會活動。做到有內容、有安排、有效果。針對班級問題,要有要求、有措施、有記錄。繼續開展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活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教學管理:

1、明確要求,大上教學質量。本學期,是實現合班並校的第一步,“質量是學校延續的生命線”。為此,我們提出“十字方針”,也就是:“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檢測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針"作為我校強化教學中心意識、規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並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與層面加以體現。本學期學校對各年級組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即:抓好七年級教學,打好基礎,不能出現偏科;加強八年級教學,嚴防兩極分化,實現均衡發展;抓實九年級教學,謀方法求突破,培養優等生。

2、堅持常規管理,加強質量監控。主抓教學的領導,在本學期要從問題入手,細化、規範教學管理。教務處和政教處要狠抓教師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每月一試工作,制定出確實可行的檢查標準。

(1)、備課:教師要鑽研課標、教材、教法、學生。備教材要融會貫通、備學生要了如指掌、備方法要靈活多樣、備實驗要準確熟練、備提問要發人深思、備板書要提綱挈領、備練習要舉一反三、備作業要難易得當、備教案要詳略得體、備語言要言簡意賅。課後能寫好教學反思。政教處實行周抽查月檢查制,年底順利迎接縣局聯查。

(2)、上課: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講課時間要少,講課內容要精,教學方法要活,教學語言要有啟發性。要突出思路教學,強調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要杜絕個體經驗教學,以老思路代替新方法。教務處和政教處要不定時、不定課地聽推門課、觀摩課。

(3)、輔導:要把自習時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做作業和消化、吸收的時間。切忌濫發無選擇地篇子,以大題量無端地消耗學生的有限時間。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切實保證自習的安靜。

(4)、作業批改:要細,要及時。通過批改作業找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不足,不提倡將數名學生帶入辦公室講解。作業要適量,要分出層次。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擯棄一刀切,反對懲罰性作業。

(5)、每月一試:要加強單元複習與考試,認真細緻地組織好各年級的質量檢測。教務處要安排好各年級組每月一試的時間、試題、和閱卷豋統工作,並適時組織好考試。考試結束,各學科教師要搞好試卷分析和講評;教務處要組織各年級組、教研組分層次開好質量分析會、家長會。

3、搞好校本教研。

本學期組成六個教研小組,語文教研組長李增春、數學教研組長石曉輝、英語教研組長盧艷霞、理科綜合教研組長周立婷、劉曉梅、文科綜合教研組長王艷文、張翠紅、音體美教研組長崔潤傑。

(1)、本學期繼續把“開展自已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作為教研目的,讓每一位教師“把研究的東西做出來,把做著的東西說出來,把說出的東西再研究”,實現一個循環往復、螺鏇上升的過程。

(2)、政教處和教務處將在第3、4周進行全校任課教師檢查性聽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的課和初次任教學科的課。加強聽推門課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