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語教學計畫

3.下面提供課本與市編學案相結合的一單元課時分配,以供參考:

市編新學案的編排是按照一單元7課時分配的,課本的學習可以這樣進行:

① 閱讀兩篇文章及處理語言點共需三課時;

② 聽力(+檢查訓練)一課時;

③ 寫作一課時;

④ 練習(機動)一課時;

⑤ 單元檢測一課時。

三、最佳化教學過程,向過程教學要效益。

1、備課。

備課包括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個方面。個人備課除常規要求外,還要特彆強調一下三點。

(1)確定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當根據“課標”的要求寫,要注意體現當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本質,並且要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對教學的定向作用。為使目標更加具體、實用,應當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陳述教學目標,闡述清楚經過教學,學生將會有那些變化,會做哪些以前不會做的事,以使目標成為有效教學的依據,防止教學中的“見木不見林”,同時為檢查學習效果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隱形目標”,教師應當注意它與“雙基”這樣的“顯性目標”的差異,意識到其重要性,並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2)注重備方法。將備課引向深入,由重備內容到重備方法,要重點研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重點研究如何省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每一個環節都要精打細算,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教會學生最多的內容。

(3)研究教學內容的取捨。在備課過程中,既要研究應教給學生什麼樣的東西、用什麼樣的方式給學生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思考和收穫,什麼樣的教學行為可以給學生帶來激勵性,還要研究相反的東西,即研究什麼樣的東西不用教給學生。有的可以要求學生自學,有的可以乾脆捨棄。

由於高一年級新教師成分多,教材生疏、缺乏教學經驗,因此,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就顯得極其重要。

(1) 新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尤其是新教師,更應多學習、多問、多研究,儘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 三個確定。每天的集體備課與說課,備課組長要負責組織,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

(3) 加強聽評課。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教師教學各有風格,教師間應互相聽課,可以聽本校的,也可以到外校聽課,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提高。 

2

、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除常規要求外,還要特彆強調一下三點。

(1)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力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①加強預習指導,強化預習環節。引導學生合理高效地利用周末的自主支配時間。

②強化前置測試,以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水平為課堂教學的起點。新授課一定要重視兩個“過程”,一是知識的發展過程(邏輯的),二是學生認識知識的思維過程(思維的)。要以這兩個過程設計教學過程,把學科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切記不要採取直接向學生“拋”概念,再強調一些注意事項的方式進行新授課的教學。

(2)設計好課堂任務。 課堂上有了恰時恰點的、適度的任務,學生才能有真正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平台。“好任務”有兩個標準:第一,任務要反映當前學習內容的本質——有意義;第二,任務設定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度”,使學生處於“跳一跳摘果子”的狀態。

(3)做好教學的過程性評價。不要僅從結果評價學生,而要從更多角度,如問題挖掘是否有創意,結果呈現是否有個性,自主探究是否有創新等方面評價學生。對高中學生,課堂上進行激勵性評價仍然需要,但要強調實事求是,既讓其他學生心服口服,也讓受到好評的學生“心安理得”,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

3、作業。作業量要適中,要有層次性,要有選擇性,基礎性要強,針對性要強,難度要適中。

4、考試。考試分過程性和終結性兩類。在目前的教育形勢下,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規範日常考試行為。日常考試主要指教師、學科備課組或學校組織的課堂小測驗,單元過關考試和期中、期末考試等。日常考試要教考合一,即教什麼考什麼;防止教考分離,即不要不加選擇地統統套用聯考題型。日常考試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考後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查自悟,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分析研究,並形成制度。

(2)充分重視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學生學業成績考試為高中出門性的考試,是決定普通高中學生是否具備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學業水平考試依據課程標準和當年頒布的《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綱要》進行,範圍以必修課程為主,逐步開考選修課程內容。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按照實際考分和等次記錄在普通高中學生髮展評價報告和省、市學業水平考試計算機管理系統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必須予以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