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師教學經驗總結

首先非常感**區教研室給予我這次機會,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學經驗,客套的話我不多說了,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教學上經驗。

我從事國小英語教學工作才剛剛五年,從一年級到六年我都教過,本學年是第一次任教六年級。沒有經驗這是肯定的,但是年輕人嘛,畢竟有的是幹勁。我在學校是教三個六年級班,每班大概35人,這次期末考第一個班平均分98.75,第二個班平均分97.14,第三個班平均分93.76。年級平均分是96.66。這個成績使我自己也感到驚訝,所以假期里我也一直在反思和探討,孩子們為什麼會拿到高分?這與什麼有關係呢?如果我把經驗總結了,再加上因材施教,這樣對下學期的教學有幫助嗎?對其它年級的作用大嗎?對日後我重新接教另外的班級還有同樣的效果嗎?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自己也產生很多的疑惑,希望接下來的總結能與各位老師產生共鳴。

像我們教英語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絕對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穫,也許這叫偷懶,但是我們試試換另外的角度看問題,這個才是有效教學的最高境界。

怎樣才能提高我們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想關鍵就在我們四十分鐘的課堂上。我們分析看看,咱們六年級的老師,至少都有三個質量班,平時要批改作業,加上培優扶差工作,六年級又要參加廣州市國小英語競賽,又要配合市、區、學校開展的活動,一天下來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如果不向40分鐘要質量,我想我們會“分身術”也不行。因此我是非常關注我的課堂教學效果。依我的理解,所謂的效果,就是有效性,而所謂的有效性就是有效率和效益。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真的要“絞盡腦汁,不擇手段”。

1、更新教學觀念,我們要明白課堂上學生是主體,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學中不是學生配合老師,而是我們老師配合學生。這就要求我在上課前一定要做好合理的預設,在課堂上我要扮演好我的引導者身份,把時間留給學生,把機會也給學生,創設和諧、活躍的英語學習氛圍,利用他們爭強好勝的心裡特徵,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內容來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容許並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發言,錯了就錯了,沒有人知道答案,對有爭議的地方引導學生們互相辯論,特別是在語法知識的學習上,最後我才會協助他們來整理歸納。例如:我們這個學習有一個考點就是:jiaming lives on the eighth floor.始終我都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孩子要選擇in the eighth floor.於是我就跟他們開了個玩笑,我說:“in the floor.在層的裡面,天啊,做穿山甲啦!”孩子忽然哄堂大笑,對了同學就自以為是,沾沾自喜,錯的,馬上臉紅了。說一次全班都改掉,這是不可能的。接下來如果再有人選in the eighth floor.我就會說:“你又做穿山甲!”第三次再有人錯,全班大部分孩子們都會說:“我們不是穿山甲啊!拜託!”經過這樣愉悅的學習,孩子們又可以形象記憶,錯的機會真的會慢慢降低。課堂上我就喜歡這樣,不想死氣沉沉的學習,否則上著上著,連自己都打瞌睡,何況是學生。同時我們也清楚知道,國小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可能我們六年級20分鐘還是可以的,之後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玩筆,亂翻書,玩手指,看看自己的紅領巾,相信這些大家也遇到不少。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要怎么辦呢?就是在他們累的時候給他們休息,然後再集中精神來。如果你違背這個規律,只會你所講的內容都是白講,因為孩子們根本沒有聽進去。怎么辦呢?這是我第二點要講的。

2、融入文化教學,深化教學內容

剛剛講到孩子集中精神最多維持20分鐘,那怎么才可以重新集中孩子的精神,用什麼手段,我們設定什麼內容?我比較喜歡運用中西文化差異的滲透。我們知道,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僅僅以遊戲的學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行不通的。隨著學習時間的延續與學習內容的加深,加上已經是六年級的孩子了。學生的新鮮感逐漸減弱,一朵花,一顆星,根本滿足不了他們,你獎勵一個本子給他,孩子們還說你幼稚。因此,僅靠改變教學形式是不能持久的。教師在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的同時,要適當加入語言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獲取知識、探究異國文化奧秘的願望,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從而達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1.辭彙教學。許多詞語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教師在辭彙教學中可以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如學習usa、uk時,有意識地講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政策制度和相應的社會文化知識;學習sandwich、 bread 時,介紹中西方在飲食方面的文化差異。2.課文教學。在學習一些句子時,如“how are you?”、“how do you do? ”、“how old are you?”,講一些英美人士的生活習慣與中國人的差異。3.藉助節日文化,學習口語交際。如過西方節日、聖誕節(christmas day)或新年(new year)前,各自的文化差異,還可以給學生講解萬聖節(halloween)的背景。這些活動,使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廣泛接觸西方文化。學生在接納和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時,不知不覺地獲得第二語言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的英語素質。這樣5分鐘過去了,正當孩子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留下懸念,他們會馬上說:“繼續啊!”我就會說:“這節課認真上,下節課再講。ok,come back, let’s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得到休息,精神也自然回來啦!沒有浪費時間之餘,又可以把準備走神孩子重新抓回來,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孩子都認真聽課。我們做老師都知道,認真聽課比課後怎么補習勝於幾十倍。而且我又有一個壞習慣,凡是有一個孩子走神我都會聽下來等!對他們說:“i’m a patient teacher. i can wait.”這個舉動,讓沒有走神的孩子更加集中精神,讓走神的孩子自然回來,不會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