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師教學經驗總結

接下來我會講講如何扶差。

1、作為老師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後進生,我發現,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吊鹽水”。怎么“吊鹽水”呢?就是要慢,不要著急,量不能多,要保持持久性。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對於一些特別的孩子,我對他們的錯誤是有特殊的待遇,我會對他們說:“你這道題的錯誤可以錯100次。”我喜歡給孩子們100次的機會。我們老師對孩子提出:“下次不能再錯。”我覺得這個要求太高了,對於中下生來說確實很大壓力,不要說孩子,連我們老師也不一定做到,為什麼要強加於孩子們呢!所以,我會給足夠時間他們去改,但是每次我都會說:“第3次啦”、“第5次啦”…… 時間長了,他們也會覺得不好意思,自然也就改了,根本就不需要100次。其實無論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舒緩的作用。

2、針對那幾個最令我頭疼的後進生,我還特意批准他們不用做部分作業,比如《活動手冊》,他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對他們的要求是不做不要緊,但是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我滿意,弄明白,然後記住;語法知識不會不要緊,四會單詞、詞組以及我劃出的個別句子一定要會;教書五年我從來不要求學生背整篇課文,但每天都聽讀一遍課文,重點句一定要背,甚至要默。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總覺得課文有很多繁瑣的細節,對於中下生來說,記得東就忘記西,何苦呢?不如集中彈藥攻破難點,拿下重點,這樣不是更好嗎?而且對於孩子的心裡也是一種安撫啊。他們覺得課文這么長,現在不用背,輕鬆多了,從心裡上自信心也增強,背書也快很多。不過在這裡我想強調地是,我們要求學生背的重點句一定要查閱相關資料,定得準。這樣孩子才不會白背了,而且對於選擇題以及選詞填空特別有效。這樣長期下來,及格對他們來說不是大問題,有些孩子合格以後還慢慢地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學生到學期末還能自覺的把練習冊都做好給我了,雖然錯誤還是有很多,可是從他的字跡上我可以看出他認真的態度,這不是就足夠了嗎?

接下來有一點是希望和全體老師一起探討的,從我教質量班開始我就有自己的想法,每次我都會採用先緊後松的教學模式。就是開學的時候每節課、每次作業我都抓得很緊,而且速度會比較快。有的老師還會問我:“才開學不久,不用這么緊張吧。”“你教得這么快。”按照我個人理解,開學的時候語文、數學老師一般都沒有抓得那么緊,所以學生的空餘時間會比較多。就算語數英一起抓,提前把新授的內容教了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複習,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六年級上學期我12月就開始複習,不斷滾動,最後一個星期孩子們的作業少之又少,但是單詞,重點句都熟悉得不得了,考試自然得心應手。

這些做法都是我平時工作的點點滴滴,總結完這些覺得好像有點應試教育的感覺,但沒辦法,根據我們中國的國情,就只能這樣,但仔細想一想,有時候應試本身也是一種素質。

以上就是我個人教學策略改革的一些做法,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我這學期所教授的共3個畢業班,每個班級內部的水平比較平衡,兩極分化的現象已經明顯改觀,班級與班級之間也幾乎不存在差距。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做法,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成熟,在今後工作中,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最終的目的希望學生學得輕鬆,我們老師也教得輕鬆,而且成績又很好。

再次感**區教研室給予我這次機會,本人工作五年,經驗微薄,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