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在學模式、用模式的過程中,困惑與不解是難免的。面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面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如何靈活設計各個環節?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如何凸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理念?

本學期,我先後講了三節公開課,一節複習課《第一單元複習》,一節國賽課《芙蓉樓送辛漸》和一節作文課《我敬佩的一個人》,先後研究了三種不同的高效課堂的課型,為老師們共同研討提供了課例。

通過研討,我們達成了共識:要實現複習課的高效,不能面面俱到,像重新學習一般,要有重點,抓難點,要提高層次。同時要因材施教,分層最佳化,兼顧不同學力的學生。古詩的教學要以一帶多,以課內促課外,從而實現高效。作文課的指導應建立在學生先說、先寫的基礎上,進行點評時,不求多,但求實,求精。針對幾個孩子的作文進行細緻地點評甚至示範,避免空洞地說教。

尹晉濤老師的實踐總結是:我堅持讓學生在課前按我們的預習方式進行自主預習,課上將單元訓練點與課時知識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當堂學習與練習,盡力做到堂堂清,課後安排學生將當天所學進行認真複習,做到日日清。一單元結束,進行複習、測試,做到單元清、月月清。在八個單元的學習、複習、測試中,學生已對所學有了較好的記憶與運用。在學期總複習時,我們進行了單元、歸類複習,採用積分制調動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在反覆的複習中仍保持興趣。孩子們也樂於此法,每得五分就代表複習好一項,最終得分最多者,已是信心滿滿。得分不足的學生則在反覆改正與強化中不斷掌握。在培優輔差工作中,我和學生共同出點子,想辦法,讓優生更優,學困生找到信心,不斷進步。

高永忠老師講到在實踐高效課堂的活動中,我校已形成鮮明的課堂模式。特點有四:一、課堂節奏明快。二、課堂成為練習的課堂。三、解放了老師的手腳。四、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他認為,我們應該為高效課堂注入新的理解,根據我校情況和個人情況不斷豐富其內容,使高效課堂呈現學校和班級特色。

蘇文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三性”,提高課堂效率 :1、加強教師備課的細緻性。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在平時備課過程中要了解每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應形成的基本能力,歸納、整理、精選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鞏固,在練習中提高。2、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一改一上課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而是一上課,簡明扼要交代清學習目的,提示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依著提示中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裡進行迅速的朗讀,積極的思維,快速的勾畫、書寫等,形成了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3、強化精講精練的效果性。精講不是少講,更不是不講。精講是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在全面把握知識的情況下,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甄興娣老師談到:在教學中,努力吸取高效課堂的精髓,讓“先學後教、精講精練、當堂反饋、單元過關”的教學思路深入人心,開花結果。一、改變思想觀念。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唯有學生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只有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實現高效率。二、改變備課思路。備課時,我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將主要精力放在設計自學提綱、課堂練習上和充分預設上,放在為學生鋪路架梯上。三、創設和諧氛圍。實施高效課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尊重學生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四、給足練習時間。時間安排上,重點突出,把重難點內容儘量安排在前15分鐘裡,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記憶的效果最好。學生剩下的時間裡,安排討論、練習、拓展思維等等,當堂檢測……練習設計力求讓學生有所提高。

在學校組織的複習課、作文課“高效課堂”模式研討中,我們組內教師都是先主備人先備課,大家鑽研教材,集體研究,明確重難點。然後,主講教師試講,其它教師聽課、評課,然後再改再講,在一次次地修改與嘗試中,老師們的處理教材的能力在提高,對新理念、新模式的認識在加深。史小華老師執教的《芙蓉樓送辛漸》以一帶多,充實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果,參加全國大賽獲二等獎。高永忠更是藝高人膽大,在複習課的研討中,他大膽提出目標要簡單明了,要突出重點,人人有收穫,優生吃飽,差生吃好。蘇文華老師與本人對《我敬佩的一個人》同課異構,將說與寫緊密結合,穿插修改,讓孩子們在每一次的作文指導課上都有不同的收穫。每一輪的公開課,我們組內教師均能抓住機會,聽同行們的課。每次聽後,組內都要隨機議課,教研活動中詳細匯總,對“高效課堂”模式下的複習課、作文課、古詩如何上更高效,形成了可行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