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說教學中審美教育不可忽視

再次、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典型之美 ¬

小說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它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細緻地、多方面地刻畫人物,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為中心內容,使人們從不同角度受到某種啟迪,得到美的感受。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會生活層面;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來的審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時代特徵和美學內涵。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純潔的心靈、樸實的外貌、富於感情的言行啟迪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開闊視野,產生激情。

小說人物的形象既要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又要有較強的思想性和社會性,這才叫典型。《在烈日和暴雨下》這篇小說,其中就通過典型環境塑造了祥子這樣一個典型形象。在教學中,我首先分析了典型環境。小說描寫烈日無處不在:“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描寫暴雨又令人窒息:“幾分鐘,天地己分不開”;“成了水世界”。接著,我又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環境引到人物上,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天氣里,祥子仍然一如既往的幹活掙錢,而沒有絲毫的懈怠和畏縮,可見,他是一個多么本分和吃苦耐勞的人。“在你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這一問題又將學生引到人物上來。經過交流後,同學們認為,從祥子的身上看到了一個要強、勤儉,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想要自食其力的舊北京人力車夫的悲慘遭遇,喚起了對掙扎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人吃人的舊制度的強烈抗議。 ¬

每個人都生活在極為複雜的社會裡,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越來越複雜,社會也越來越複雜。我們的小說教學也應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國中生審美發展的需要,不斷創造出新的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以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