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閱讀”與“習作”教學的幾點體會

“閱讀”是學習各科知識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占重要的位置;寫作更是學生課內外的一項重要任務。二者之間既有不同的教學特點,又存在相互依賴的的關係。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只要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因此在“閱讀”與“寫作”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談一下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研究學生規律,明確教改方向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素質,使教改工作取得進展。我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了解“他們是怎樣上好語文課的?”“有什麼規律?”  等問題,通過課堂實際考察,我發現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用自己的講解,繁瑣的問答式代替了學生的讀書實踐活動,占用了有效的讀書時間,使“學堂”變為“講堂”,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是“讀書”,而是“聽書”。

2、學生在讀書中缺乏獨立思考,他們常處在只“讀”不思的境界中,所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是“亂蒙一氣”。而教師又用自己或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思維。

3、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上這些情況,明顯突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沒有讀書的機會,也沒有多讀多思的習慣,更嚴重的是他們沒有學到讀書的方法。目前,對這種教學質量不高的癥結所在。說明國小閱讀教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其實,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經驗,“熟讀精思”就是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我們在教改中,應將傳統的教學經驗同現代的教學思想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閱讀,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從閱讀中受到薰陶、感染,獲得正確的讀書方法。明確教改方向後,我經過潛心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教學方案。即:課內導讀,課外自讀,在閱讀教學中講規律,教給學生方法,有目的、有計畫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既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又為今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針對學生“讀書難”這一問題,我教給學生“一問四讀 ”的讀書方法,學生掌握了讀書順序,一步步把課文讀懂。這種方法是:

1、課內閱讀,創建新體系。

(1)對課題發問,尋找作者成文的思路。“課題”也是文章的“標題”寫文章擬標題,可以提示暗示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內容,提示寫作目的等。總之,標題與文章內容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生通過對標題的發問,就能揣摩作者成文的思路,例如:在學課文《西湖的“綠”》這篇課文時,通過提示課題,學生對西湖的印象是“碧綠的湖水”或西湖周圍是一片綠的景象。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要素。

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學會了生字、新詞,了解到這些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作用。然後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內容,目的是初知大意,了解文章。例如:文章選擇那些材料?這些材料是怎樣表達主題的?

(3)細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思路。

學生了解課文大意之後,圍繞著“怎樣寫”的問題邊讀邊思。逐步給課文化分段落,加深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細讀,學生在質疑問難中,在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教師要再導,學生再讀,直到完全理解為止。

(4)精讀課文,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在精讀的基礎上,圍繞著“為什麼這樣寫?”放手讓學生自讀,通過詞、句、段的重點訓練,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評讀課文,自行總結學習方法。

這種讀法是衡量閱讀水平的標誌。通過學習可以談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理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思路,使學生互相啟發,各有所得。這種閱讀方法使我體會到:沒有吸收就沒有表達;只有吸收多了,表達得才更加充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