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下如何做好國小班主任工作

如今,素質教育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要重視學生完整人格和個性的培養。這是當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趨勢。可見,落實素質教育,創建良好班集體,培育學生完整人格,已成為班主任肩上責無旁貸的重任。數十年的親身體驗告訴我,當一位好班主任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勝於言教”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單位,班主任是該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其主要任務是塑造學生的靈魂。班主任對創建良好的班集體,陶冶學生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校內,班主任接觸學生時間最長,開展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可供學生讀的一本好書。因此,作為班主任的我,力求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學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先尊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教育學生摘好團結,我先與學生談心交友;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板書時我先規範認真書寫;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跟學生一塊打掃衛生,平時堅持隨時揀紙團,擺好粉筆盒等;常以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學生面前。這些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教師無疑成了學生尊敬的榜樣。所以,班主任理應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用無聲的語言去感化學生,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加強德育教育,重視學生“四自”能力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學生良好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而形成的。近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以德育為首,著重抓好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基人,以課堂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自控、自育、自理、自管能力的培養。

(一)將“常規訓練”和“自控能力”融入課堂。對於剛入學的新生,針對來自不同的家庭,是否入園等,我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首先訓練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讀書要求做到“四到”,即: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堅持糾正不良姿勢,提醒注意“三個一”,即:身體離桌面一拳頭、眼睛離書面一尺遠,手指離筆尖一寸高;回答問題時,要求站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聲音宏亮,吐字清晰;訓練聽力時,要求聽清楚別人說話的內容,牢記在心,然後能夠複述出來。如每周一升國旗時,我要求學生用心聽,講了幾件事?是什麼事?回教室後抽查學生回答,如答不出,說明沒有專心聽講。這一做法對學生養成聽的良好習慣起到了促進作用。於是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姿勢正確,增強了學生的自控能力。

(二)將“自育能力”滲透在班幹部輪流值日中。班級管理,過去的一貫做法是:讓幾個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班幹部,進行班級管理。結果發現學生間自育能力差異更大,導致部分兒童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失去上進心。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育能力,我採取了全班學生幹部輪流值日制值日時,值日幹部要報告當天的學習、紀律、衛生、出勤以及戴紅領巾等情況,學生表現極興奮,總是盼著自己當班幹部的那天。實踐證明:過去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在值日中不僅能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性。這使我認識到:學生是班級的主體,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管理好班集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

(三)在常規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為了規範學生行為,我將學生在家,在校要求具體化。制定了一日常規要求,並請家長配合督促完成;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居,自己洗臉、洗腳;待人接物要文明禮貌;養成自覺複習功課和參加勞動的習慣,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更好地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培養尊老敬老的美德。在“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為媽媽獻上一份禮物”、“向媽媽說一句心裡話”、“當媽媽的小助手”等活動,家長們一致贊同,以送小紅花激勵學生的自理能力,取得了喜人效果。

(四)在活動中培養“自管能力”。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很好地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目前的國小教育,課堂教學一般不包含該能力培養,再說,思想品德課是被視為副課的。於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了培養學生自管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落實好這一活動呢?我的做法是:制訂嚴密的活動計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只指導,不包辦;讓每一位同學都要參與活動。想方設法豐富活動內容,擴大活動範圍,必要時家長也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自管的機會。

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棟樑,他們將肩負振興中華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們好比幼苗,能否健康成長,關鍵是靠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及時得宜的栽培,才能茁壯成長為勇於攀登、樂於奉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