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幹部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被組織上列為後備幹部,是年輕同志成長道路上的一次飛躍,也是一種榮幸。以怎樣的姿態成功地度過這一特殊而重要的成長階段,對後備幹部而言,是一件值得慎重對待的事。

一、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影響和決定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後備幹部必須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高度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完成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並使自己健康成長。

二、保持輕鬆自然的心態

作為後備幹部,往往容易產生兩種心態:一種是洋洋得意,處處有一種優越感,好像有一種光環罩頂,表現在工作上,耐不住性子,好像一隻腳已踏進了領導班子的門內,架子、盛氣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來。如果年紀輕輕就急於扯旗子、放號子,甚至擺譜子,將是最致命的行為選擇;或者急火火地就要摘星星,忙乎乎地就要撈月亮,就會犯急功近利的錯誤,欲速則不達,勢必栽跟頭;或者與被列為後備幹部之前的謙遜、含蓄相比,行為過於張揚,判若兩人的“戲劇化”轉變,也會令人生厭。實踐證明,後備幹部愈是想急於求成、急於表現、弄虛作假,組織和民眾就愈不會接受。另一種則是誠惶誠恐、患得患失,茫然不知所從,渾身上下不自然。表現在工作上,處處謹小慎微,甚至變成了“套中人”。如果因為“後備”在身,使自己謹慎有餘,開拓創新不足,做事情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放不開手腳,深怕踏錯了節拍,走岔了路,影響形象,以致工作上政績該突出的卻不突出,個人形象上本應嶄露頭角的卻平庸無奇。這兩種心態都不利於幹部進步和成長,年輕同志被列為後備幹部後,仍需要一顆平常心,平心靜氣地面對組織、面對民眾、對待自己,始終保持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惟其自然,心情才能自如輕鬆,才能爭得一個風調雨順的環境。心態輕鬆自如,其行為才能自然,為才能民眾所接受。

三、耐住寂寞等待機遇

機遇對後備幹部尤為重要。但是,即使是後備幹部,並且是優秀的後備幹部,也不可能在一次或一定時間都得到提拔使用。因為幹部的選拔使用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現在講機遇。正是機遇不同,有的後備幹部進了班子,備而得用,有的則仍要等而待用,這是客觀現實。後備幹部如果能順利地及時走上領導崗位,當然是比較幸運的、令人高興的。但實踐中,往往後備幹部並不都是進步得這樣“順心順意”。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怎么辦?第一要耐住寂寞。同是後備,提拔有先有後,暫時沒有得到提拔也屬正常。要耐住寂寞,切不可坐立不安,更不能因此就“著急上火”,怕“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表現出不耐煩。後備幹部如何對待後備時間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切不可錯過了一兩次機會,就認為自己的一生成了“過去的一頁”,就陷入一種顧影自憐的寂寞之中。能不能耐得住這份寂寞,如何正確對待這份寂寞,是一個關鍵,戰勝它,就能繼續砥礪前行,沉湎其中,積極進取的精神就會迅速萎縮。孰是孰非,當有清醒認識。第二要矢志不渝。後備幹部即使是沒得到提拔使用也屬正常,因為後備畢竟是後備,得不到提拔重用並不意味著後備幹部本身有什麼錯誤和問題,況且幹部的選擇使用,並非硬性規定在某一個年齡段上。只要是人才,即使後備的時間長一點,年齡大一點,也仍然有被委以重任的機會。在自己未能及時走上新台階的時候,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消極沉淪。一個成熟穩健的後備幹部,應該對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追求矢志不渝。只要“我心依舊”、蓄勢待發,必有陽光燦爛、鮮花綻開之日。

四、正確對待職務升遷

一方面要正確對待他人的提升。看到同事、朋友被提升,要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給以正確理解和對待。要認識到他人的進步和提升,除了組織的培養和關心外,同樣包含了其本人付出的艱辛努力,不能用庸俗的眼光看待他人的提升,認為是機遇好或者走了什麼捷徑。這裡有一個道理是必須明白:任何一個人的進步與收穫,都有其特點和努力。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看到他人的提升,年輕幹部感到有壓力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化壓力為動力,激勵自己加強學習,紮實工作,做出實績,以求得施展才華的更大空間。其次是要正確對待自己的提升。職務的提升是一個短時間的位置改變,其能力水平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隨著職務的提升而提高,要說提升的恰恰是職責、權力和任務,是一種責任的提升;要認識到自己被提拔,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是民眾的幫助和支持。我們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不能保持謙虛的心態,不能正確對待職務的升遷,就會自傲自負,高估自己,整日孤芳自賞,放縱自己,只為做官,不為民眾,辜負組織的長期培養,辜負民眾的幫助和信任,最終也會毀掉自己。西漢時期著名的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他在年輕時以博學多才聞名,漢文帝本想破格重用他,但因遭朝中元老反對,只讓他做了少子梁懷王的太傅。此後,賈誼一直以“懷才不遇”自居,意志消沉,鬱鬱寡歡,最後因梁懷王墜馬身亡而悲傷殞命,年僅33歲。對此,蘇軾在《賈誼論》中評述:“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作為耶?”意思是說賈誼遇到了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未能盡才而死去,照這樣說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聖人,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嗎?我們要以此為鑑,不要因為工作安排不滿意而心生“懷才不遇”的感嘆,一味抱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見賢不思齊,遇惡不制止,破罐子破摔,公然鬧情緒、使性子。而應該採取積極務實的態度,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樹立大局觀念,自覺地以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走出“懷才不遇”的怪圈,努力為自己創造用武之地。

大學生入黨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中學新教師崗前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2024年國小語文“國培計畫”遠程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警察警銜晉升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中國小教師遠程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覺民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親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
2017“國培計畫範文”遠程教育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