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橋鄉飛虹專題片的解說詞

相約湖北、橋鄉彩虹

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

一大早,蔡駿就騎著機車匆匆往鄉下趕

(現場聲①)

蔡駿是鹹寧市市政府———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一位攝影發燒友,以拍攝鹹寧的人文風物見長,在當地攝影圈裡頗有名氣。

這一次,蔡駿要拍攝的是一組鹹寧的橋的系列圖片。

這裡是鹹寧的萬壽橋,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萬壽橋是一座典型的鹹寧廊橋,橋上蓋有廊亭,青瓦蓋頂,兩側橋身有護欄,牆內置石椅、長凳。昔時,橋頭設有爐灶和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輪流燒茶水,免費供行人飲用。

(同期聲②:鹹寧市鹹安區桂花鎮居民劉德壽)

一組蔡駿拍攝現場-

(同期③:蔡駿)

鹹寧是一個高山、丘陵和平原相交的地區,大自然的造化和歷史的變遷,造就了這裡山河湖泊遍布、溝壑溪流縱橫,這河流的縱橫,孕育了風姿萬千的橋樑。橋是這裡最基本的交通設施,有了橋,阻礙了的山山水水便聯在了一起。

鹹寧素有“千橋之鄉”的美稱,這片神秘的土地有著與橋密不可分的緣份。這裡河水清冽、山峰俊秀、語言雅致、老酒醇厚、村姑美麗、民風古樸,隨便踱進一處石橋,可能會聽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胡琴,信手拈來一塊斷瓦,或許會翻出一段遺失已久的軼事。

鹹寧的橋或大或小、或曲或折,既有拱橋,也有平橋、廊橋,有石橋,也有木橋、竹橋、鐵橋,可謂千姿百態,遍野飛虹,這些橋得天地之靈氣,和山水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的神韻,也給蔡駿他們提供了無盡的創作源泉。

(同期聲④:蔡駿)

拍攝完萬壽橋,蔡駿匆匆趕到另一個拍攝點——劉家橋。

劉家橋是漢皇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第60代後裔劉伯常遷居於此後、建築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已聚族居住4個世紀,被譽為“楚天民俗第一村”。

這裡青山環繞、古木參天,村裡的老屋、雕梁鏤扇、樓欄圍核,雖殘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

在歷史上,劉家橋世代過著農耕為主的田園生活,這裡又是書香門弟,民風淳樸、古風凝重,小村人的生活,猶如一曲江南絲竹的小唱,舒緩有致,平靜如門前流水。

劉家橋廊橋,是一座磚木古廊橋,雖歷盡滄桑,仍巋然不動,跨越於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橋前連線的破碎石板古驛站,據說古時可通漢口;過去,這裡是通山、江西通行鹹寧、漢口的必經之路,昔日曾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古廊橋已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不知可否使人遺夢。

作為一個對光影世界有著執著追求的攝影愛好者,蔡駿熱愛鹹寧的橋,許多看起來平平常常的橋,一旦上了他的鏡頭,往往呈現出一種別樣的神韻。

蔡駿在工作之餘,自己還辦了一個網站《鹹寧熱線·藝術時空》,他把自己拍的圖片放到網上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裡的橋,關注這裡的橋。

(同期聲⑤:蔡駿)

同蔡駿一樣,生在橋鄉、長在橋鄉的鹹寧本土作家劉明恆也是一個對橋懷有深厚情愫的人。

劉明恆的老家就在劉家橋,可以說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就是在橋下度過的,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就起名為《橋》。

(同期聲⑥:劉明恆)

鹹寧的橋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堪稱荊楚一絕。

大橋有大橋的姿態,小橋有小橋的神韻,鹹寧的橋多故事也多,或記人、或敘事、或狀物、或寫意……每座橋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每座橋都有它的特殊含義。在民間,留下許多鹹寧人民建橋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為橋樑家族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霧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