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退休工人借錢借條的風波

到工作單位借錢看病,被告知多筆借款未還。查詢借款記錄發現,有的借條上的簽字不是本人所簽,還有兩張借條是同一天開具的。

這些借條從何而來?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借錢不還”,當事人不惜欲支付高達數千元的鑑定費用,對存在疑問的借條進行筆跡鑑定,而單位財務人員卻不提供借條原件。近日,南昌市民周女士向本報記者求助,稱江西省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財務部門出現了多張以她母親的名義借款的借條,為了求證這些借條的真假,她和家人們已經奔波了好幾個月。

借錢看病發現可疑借條

張老太是江西省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退休工人。因其體弱多病,長女周女士總是在她的身邊照顧生活。今年5月張老太住院時,周女士前去單位退管辦借錢看病。所謂的“借錢”,是指單位退休人員重病住院後,家屬可前去單位以退休人員的名義“借”醫藥費。待病癒出院後,再憑治病的發票單據到單位,把借款的相關款項勾銷。

“當時,財務人員跟我說,你媽媽借了XX多元錢(未還),還不來充賬啊?可是在我的印象里,幫媽媽一共才借了1300元錢看病。其中我借了兩次,每次500元,我父親借了一次300元。”張老太也表示自己只記得借了1300元。

為此,周女士找到江西省建築安裝工程公司財務部門詢問情況,但對方卻堅稱借款金額為2100元左右,“我們每一筆借款都有借條,不可能會多算你的錢。”周女士表示想看看借條原件,但遭到對方的拒絕,理由是“借條太多,不容易找出來。”

因為擔心單位拒絕下次再借給她母親醫藥費,周女士多次找到單位相關部門,希望查明事實。今年6月,退管辦工作人員告訴她,有爭議的800元借條已經找到了,一共有兩張各400元的借條,分別是周女士本人和她父親的簽字。

“我簽字借了400元,我自己怎么會沒有印象?”周女士當即要求查看這兩張借條並複印。剛看到借條原件,周女士就發現了不少疑點。“這個字根本不是我簽的,和我的字跡一點都不像。更奇怪的是,兩張借條上籤的日期都是同一天,我們家怎么可能在同一天以媽媽的名義去借兩次錢?就算真去借,財務也不會分兩次借給我們啊!”對於另一張借條上的簽名,周女士也表示懷疑,她認為自己的父親年事已高,即便簽了名,字跡也不會如此端正有力。單位工作人員則告訴她,周女士的父親不會簽名,所以是找人代簽的。至於具體是誰代簽的名字,工作人員卻沒有透露。

為證清白欲花數千元鑑定單位給出的回覆,無法讓周女士信服。她找到單位相關負責人,一位領導對她說:“有疑問可以去做筆跡鑑定,如果鑑定結果證明這兩張借條不是我們簽的,所有費用由單位承擔。”周女士說。

正當雙方為這兩張總額800元借條的真假爭執不下之時,周女士得到訊息,財務人員又找到了一張以張老太名義借款的借條,數額只有36元。沒過多久,周女士又聽說出現了一張400元的借條,借款時間為XX年。周女士提出要求查看這兩張借條,卻遲遲沒有回覆。

這兩張借條又是誰簽的?張老太的家人都慌了神:“現在說我們一共借了2536元,其中我們只確認了1300元借款,竟有1236元的借款存在疑問。”周女士擔心,如果不能儘快將這些年來以母親名義借款的具體情況調查清楚,日後“莫名”的借條還會一張接一張地出現。她再次找到單位要求出示“新出現”的借條,但卻沒有得到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