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文明創建工作經驗交流

3、圍繞視窗抓創建,延伸創建領域。近年來,我們通過公路段、運管所、征稽所、港航所、運輸公司客運站等視窗部門的文明創建,有效推動整個系統的文明建設。市運管所、征稽所、交管站等單位積極推行誠信服務,建立了辦證大廳,公開了辦證程式,實行辦證、繳費、簽章一條龍服務,從而簡化了辦證手續,方便了車主。同時,他們積極實施回歸工程,吸引了60多台外掛車輛回籍落戶,扭轉了費源流失的不利局面;市港航管理所借大富水、漢北河疏浚之機,主動組織貨源,大打水運品牌,承諾零距離、零貨損,零貨差、零污染“四零”服務,既為貨主營造“無憂”環境,又為自己增加了規費徵收來源,有效促進了水運事業的全面復甦,20**年被省交通廳授予文明示範視窗;市公路段投資60餘萬,建成了超限運輸檢測站,實行24小時檢測。在治理過程中,他們認真執行“不收費、不罰款、不卸載、不放行、重教育”的原則,治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超限超載車輛數量有了明顯下降。交通部副部長、省交通廳廳長等領導來我市檢查治超工作情況時給予了高度評價。市八達公司客運站按“三優”、“三化”要求,提高了車站綜合服務水平;市昌隆中心對100台出租面的實行文明公約承諾服務,提升了中心的品牌效應。同時,我們積極開展了幫扶和送溫暖活動。近年來,我們投資100多萬元,為小康工作駐點村修通了通村公路,並為**村搭建大棚蘑菇3座;出資近10萬元走訪慰問孤寡老幹部、特困戶、重病職工、革命烈士家屬等150餘人次。20**年,我們被省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安全文明單位稱號。

三、立足“三個結合”,彰顯文明,提高創建工作的實效性

1、將創建工作與交通建設相結合,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塑造文明。近年來,我們搶抓全省路網建設和農村公路建設有利時機,投資近3億元,啟動了高速公路建設,建成了三條省級路網建設;實施了七條通鄉公路建設;完成了140公里通村公路建設,為交通發展夯實了基石。目前,我市現有公路通達總里程1160公里,其中省道75.6公里,縣道140公里,鄉、村公路945公里;有五級航道42公里,碼頭2個,年吞吐量30萬噸,為江漢平原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兩橫、一外環為主骨架,以城區為中心,乾支相連、內暢外聯、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

2、將創建工作與交通改革相結合,以交通行業改革展示文明。近年來,我們積極推行了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定崗分流兩項改革。20**年完成了交通系統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競聘上崗。市公路段根據省交通廳、市交通局關於公路行業改革的檔案精神,結合實際,實行了改制。將公路養護、工程、機務合併組建成興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由事業性質置換為企業經營性質,同時對人員和資產進行剝離,職工身份由事業職工向企業員工轉變,並確定了新的勞動關係。市運管所實行了競聘上崗,66名幹部職工通過考試和民主測評,合格的35名幹部職工參與競聘上崗,並簽訂了聘用契約

3、將創建工作與交通管理相結合,以交通行業管理傳遞文明。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客運市場、水運市場、汽車維修業市場、計程車市場、規費徵收市場等專項整治,交通市場秩序全面規範。僅20**年我們完成了客運量653.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6628萬人公里,分別占年計畫的101.2%和101.5%;貨運量566.4萬噸,貨運周轉量44334.6萬噸公里,分別占年計畫的1**.7%和117.5%;完成汽養費、客附費、貨附費及農用車徵收任務1096萬元,占全年綜合計畫的100.1%,拖養費400.6萬元,占全年計畫的114.5%;公路運輸管理費167萬元,占全年計畫101.2%;水路規費68.7萬元,占年計畫110.8%;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健全了安全責任制和安全保障體制,加強了對運輸企業、經營者和施工單位的安全檢查,安全管理逐步提高。目前,水陸交通安全形勢平穩,四項安全指標均在控制線以內,水陸運輸無重大事故和責任事故;通過嚴把工程設計、工程準入和工程質量“三關”,堅持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契約管理制的“四制”管理,建立“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三級質量保障體系,實行工程、廉政建設“雙契約制”和工程管理“六個不準”,杜絕了工程建設中的腐敗行為發生,確保了公路建設中“工程優質,幹部優秀”,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近年來,我們雖然在文明創建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於文明創建工作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新時期的文明創建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繼續發揚成績,紮實工作,以個人創一流業績、單位創一流品牌、行業創一流環境,為建設一個文明、富饒的小康應城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