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1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範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1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1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1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係。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係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四、大力加強基層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要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注到全體黨員和幹部民眾的頭腦之中,使人們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什麼是必須提倡的,什麼是堅決反對的。

19.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要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每個成員良好的言行舉止,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風。

20.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校紀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學生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