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水公司管網控漏交流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兄弟水司進行交流。管網控漏是供水企業永恆不變的話題,我們公司成立來,結合運城本地的特點,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但願運城的這些做法能夠對各兄弟水司今後的控漏工作有所裨益,也相信能夠從各兄弟水司那裡學到更多好的經驗。

下面我先將運城市供水公司的基本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運城市供水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是由原行署水利水保局直屬的引黃濟運工程建設管理局和泗交引水工程管理局,與原運城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直屬的自來水公司三家單位合股組建的一個股份制企業,正處級建制,隸屬市城投公司領導,歸口市建設局行業監管。在冊員工486人,其中在崗321人。總資產1.96億元,負債0.84億元。供水系統主要包括永濟黃河灘群井和夏縣白沙河水庫兩個水源地、永濟卿頭加壓泵站一座、安邑水廠一座、市區供水主管網約102公里等。供水系統的設計供水能力為6萬方/日,實際最大供水量為4.6萬方/日,服務面積約26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26萬人。

公司成立來。我們在管網控漏方面一直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把控漏作為歷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從沒停止過查黑堵漏的腳步。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把控漏的做法總結為“一改,二管,三激,四懾”:

“一改”就是抓改造。1999年公司組建時,管網管理粗放,全城管網多年老化失修,甚至還有很多日偽時期的管道仍在使用,私接亂拉現象嚴重,水廠的制水工藝和設施設備也陳舊落後,管網跑冒滴漏現象嚴重,計量裝表率幾乎為零,收費只能靠估收。因為管網破損嚴重,稍一加壓就到處爆管,所以只能採取“分片、隔日、定時”供水的辦法,即使是這樣,漏損率也高達55%,也就是說供出去100方水有一半多的水都漏了。當時年水費收入僅30餘萬元,效益很差。同時採取這種一停一供的辦法,使污水倒灌,影響水質,居民怨聲載道,媒體上經常批評,公司大院整天都有用戶為水的問題吵鬧。

面對這種狀況,公司領導班子壓力很大,決定將基礎設施改造作為公司組建後的頭等大事來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面對的一是資金難,二是協調難,三是技術難。其中資金問題是最令人頭疼問題,運城是個農業城市,工業不多,稅收少,屬於吃飯財政,政府沒錢。所以只有靠企業自己爭取,當時我們的總經理帶著幾個籌資人員整天在外立項目,跑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通過農行貸款和國債轉貸籌集資金7000萬元,歷時3年時間,對市區的供水管網進行了“地毯式”改造,對水廠設施設備進行了徹底改造。用戶裝表率達到100%,做到了“一戶一表,水錶出戶,集中表井,統一管理”。6月大面積基礎設施改造完成後實行了24小時不間斷供水,水廠的自動化水平也大大提高。通過改造打好了硬體基礎,漏損率從55%降低到24%,降低了31 個百分點,但距離我們的預期效果還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一度陷入疑惑。看來控漏並不是象我們當初想像的那樣,僅靠把舊管網全部改造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管”就是抓管網管理。改造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光改不管等於白改。管理方面我們這幾年從南到北,從省內到國內考察了多家水司,學習了不少好的經驗。一是抓制度建設。《搶維修制度》、《巡線制度》、《閥門巡視制度》、《水錶周期檢定及更換實施辦法》、《水錶鉛封卡封管理制度》、《重點用戶監管辦法》等基本的制度建立健全。搶維修方面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提高搶維修及時率。二是抓設施管理。市內管網巡線目前全部實行電子巡更打點,由人力資源部專人考核;檢漏方面我們現在配備4台聽漏儀器,以及兩套管道探測儀,重點對部分管網老化壓力低的區域和大用戶管網重點檢測;每塊水錶都要具有“兩封”:鉛封和塑膠卡封(線封)。50以上表用線封,50以下用卡封。無論鉛封、線封和卡封都印有統一編號,防止在水錶上做文章。三是抓用戶監控。我們將原來的月抄表變為日監控,對重點用水戶(如酒店、洗浴、大型飯店、物業管理的小區等)進行日監控。通過日監控確實收到不小效果,共查出42起偷盜水行為;今年還要建立用戶等級信譽制度,對不同信譽用戶提供不同服務。對經常欠費違約的用戶列入“黑名單”。通過嚴格測漏、巡線、監控、分析、設備巡視等一系列行為管理,加強考核,加大管網管理力度,有效防控漏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