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好班主任

說到班主任工作,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則是一個不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下面,我就如何做一個好的班主任主要談四點體會。

一、要確立平等的觀念

同一班級的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是明顯的,這種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針對性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但決不是班主任對學生採取不同“標準”和“政策”的依據。不能因為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社會背景不一樣、學業成績不一樣,而採取不平等待遇。否則會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威信。實際上,不管處在哪個層面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交往中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例如我班學生余鵬,在周記里曾這樣寫道:“期中考試後,班主任找了那么多同學談話,有成績好的,有中等的,也有差的,為什麼獨獨沒找我呢?”

實際上,班主任平等地對待每個同學,這種平等,是一種人格的平等,它並不排斥班主任在具體的施教過程中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思想教學工作。作為交往者,班主任如果不懂得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或是理論上知道而沒有在教育過程中加以實踐,則必然會導致思想教育工作無法開展。

當然,有了平等的心態,還應積極倡導競爭合作的環境,首先班級成員要團結合作,“人不合作便無法生存”,班級亦是如此,只有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一個凝聚的班級體,才會水漲船高帶動整個班級運行,沒有競爭就無所謂進步,因而班主任應採取各種形式在班級成員中形成良好的平等競爭機制。如學習上的競爭,德育上的競爭,美育上的競爭等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還應尊重和信賴學生,切勿給學生各種有辱自尊心、自信心的打擊。多以學生為出發點考慮事情,尤其在作出某項決定前,一定要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慮措施的可行性,事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愛心感化人,使學生完全信賴和尊重你。

二、制定嚴明的紀律

紀律上我主張 “先專政後民主”,一個班級必須要明確的班規,主要是紀律規定,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要一致。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批評,而且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為榜樣教育學生,學生的年齡特徵使得他們的模仿性很強,而他們最直接的模仿對像就是班主任,因而班主任應特別注意在學生眼中的形象及行為規範,要求學生的事自己先做到,事事起到表彰作用、使學生有好的榜樣。

其次要多運用鼓勵的手段,“鼓勵”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有效,不管成績好壞,多表揚、鼓勵,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勇氣和上進心,從而使其更好的認識自我。在每天的下班時間裡,班主任要密切注視學生的一舉一動,對他們的合作表示肯定,對他們的積極態度表示喜悅。學生失敗時要給他勇氣,學生成功時要及時表揚。

我班學生龐卓彥,分班時別人都說他是高一的四大金剛之一,第一天上學,他就遲到,時間——兩分鐘,被班幹部記名之後反應強烈,差點和班幹部打起來,當時我把他找到辦公室,他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住的地方那么遠,兩分鐘還算遲到啊!”有了這句話就好辦了,因為我早就知道他租的房子在我的樓下二樓,經過一晚的長談疏導,情況就有了轉機,在我沒有要求他賠禮道歉的情況下,他自己主動向班幹部承認錯誤,後來我多次地疏導、鼓勵他,一學期過去了,年級的老師都反映,龐卓彥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