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三是縣項目辦與志願者建立動態溝通機制,隨時解決志願者遇到的問題。縣項目辦領導與全體志願者互相知道電話號碼,隨時通過電話聯繫的方式進行溝通,縣項目辦隨時了解志願者工作和生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不適應者進行調整。原服務紫雲民中的志願者王琴,由於不適應教育工作,縣項目辦了解情況後,及時將其調整到團縣委從事青年工作,解決了存在的矛盾。從事計生服務的山西志願者原艷鵬,主動要求增加工作量,用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服務於衛生、計生兩個部門,雖然累一點,但他覺得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原服務於紫雲羊場學校的志願者塗曉霞,得知紫雲縣的洞中國小──中洞國小缺教師後,不顧中洞國小艱苦的生活條件,放棄條件相對較好的羊場學校,毅然申請去中洞支教,發揚了大學生青年志願者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在省級有關新聞媒體報導後,在廣大青年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縣項目辦的熱心服務和有效管理下,廣大志願者都嚴格要求自己,不計個人得失,立足本職崗位,盡已所能,積極為社會作貢獻。

四是積極為志願者提供發展空間,按要求協調落實志願者兼職或專職管理職務,為志願者提供展示才能和鍛鍊的舞台,讓志願者在管理崗位上得到鍛鍊。廣大志願者把自己在大學裡掌握到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中,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展示了才能,鍛鍊了自己,為改變服務地的面貌作出了一定貢獻。服務火花的志願者吳婼,在參加志願服務工作以前,基本沒有實際工作和組織活動等方面的經驗,但到服務地後,由於擔任班主任及學校團委副書記,她積極主動,勇挑重擔,吃苦耐勞,多次到學生家中家訪,並組織了幾次大型活動,全面鍛鍊了自己的組織、協調及其他工作才能,深受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五是積極組織志願者立足工作崗位開展調查研究,讓志願者在社會活動中了解社會,得到鍛鍊。~年五一長假期間,縣項目辦組織近20名志願者到麻山深處的洞中國小──中洞國小開展社會調查,讓志願者切身感受到貧困地區民眾醫療衛生、生產和生活條件的艱難和兒童求學的不易,自覺增強服務西部、改變西部面貌的信念。志願者柴儒剛,服務地是大營希望國小,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在團組織及有關單位支持下,他利用自

己在大學裡所學專業是法律專業的優勢,開展社會調查,走遍全鄉19個村,普及法律知識,為民眾解答法律問題,代寫法律文書,調解矛盾糾紛。為民眾實實在在做好事,民眾增強了法律意識,化解了矛盾糾紛,減少了人民民眾因矛盾衝突導致的損失。

六是積極組織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努力實踐“xxxx”,做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樹立新的社會風尚。~年5月16日,是我國第十四個助殘日,廣大志願者在縣項目辦組織下,高揚志願服務精神,開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專題活動,為廣大殘疾人提供志願服務,讓殘疾人體會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在社會上倡導了助殘、敬殘的新風尚。

七是充分肯定志願者工作成績。通過宣傳他們的事跡,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宣傳志願行動,爭取社會各方面支持,在全縣大力倡導志願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為西部計畫的繼續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