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指導員個人經驗交流

樂於吃苦做人民民眾的貼心人-----農村指導員個人經驗交流

在扎紮實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今天,區委組織部開設農村工作指導員“發展觀、政績觀和民眾觀”主題論壇,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工作指導員,想藉此機會談談自己幾年來駐村工作的經驗及粗淺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四年前,xxx街道對駐村幹部實行“聘任制”我被徐衛軍片長選中,派駐xxx村,當天上午就把我送到所要駐的村,正好那天村長、書記都在九隊海城頭分田。踏著泥濘的田間小路,我思緒萬千,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駐過村,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多么的陌生,而xxx村我連一個熟人也沒有,能行嗎?我著實有點擔心,碰到村長、書記我說組織派我來駐你們村,以後請多關照,沒有料到,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工作到今天為止,明天就不是我們的事了”。當我得知旁邊一位長者是九隊隊長時,特意接近他,誠懇地對他說:“老隊長今後我們要經常在一起工作,請多關照”。“老隊長搖搖頭沒有吱聲,身後一位年輕社員卻辟頭辟腦一句:“不要關照他,這些吃飯幹部”。那時雖然已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而我心裡卻是陣陣寒意。但我有一個信念:既然選擇了這項工作,我就應當努力去承擔。在接下的一個多星期內,我分頭找村幹部、黨員、隊長逐個談心,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摩合,我這個駐村幹部總算得到村長、書記的認可,使我融進了村裡的工作。在片長的鼎力協助下該村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留下三個隊的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由於我做駐村幹部工作是從頭學起,開頭的困難是可想而知,工作中難免受到冷遇、白眼、嘲諷,甚至謾罵。我告誡自己:別人能做好的事情,我為什麼不能做好?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嘴笨,但我腳勤;我能力差,但我虛心;我水平低,但我誠實。所以,我在學會如何做工作的同時,要求自己首先學會如何做人,在挫折和失敗中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當我在村里站穩了腳跟後,我就瞄準要做二件有影響力的事情:一是村病殘老人曹世富,當時病在床上無人過問,我主動送他到醫院看病,為他尋找藥引,用愛心去贏得民心;二是村里造路,因情況特殊,村兩委三番五次協調不下,我和調解主任一道連續一星期時間進行協調、籌款,並親自參加搬石、築路用實際行動去擴大影響,樹立形象。幾年來,xxx村在街道黨委、辦事處的重視下,經過全村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對街道下達的各項任務能及時完成,社會秩序和民心都相對穩定,在村集體資金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進行了村級電網改造,拓寬了機耕路,疏通了排水溝渠,建成了村辦公樓和老人活動室,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發展了6名先進分子入黨,黨群、幹群關係比較融洽,工作起來也就相對順手。今年3月份,組織又派駐我到xxx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至於對駐村工作的體會,我認為要做一個合格的駐村指導員就應該做到勤於學習、樂於吃苦、善於思考、敢於碰硬。

勤於學習:由於本人平時學習抓的不緊,理論知識尤其是農村政策性知識少的可憐。當有民眾提出一些政策性問題時,不急於答覆,回辦事處後立即向街道的老駐村王慶法、王從金、曹寶德等老前輩請教,然後現炒現賣。所以,作為一個駐村幹部必須勤於學習,一個知識面廣的駐村幹部處理起事務來便顯得更為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