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前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一、 一般來說,採訪對象往往都很忙,他們是不願在一個對她一無所知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如果對採訪對象毫無了解,一開始就提出諸如“你今年多大年紀?”“你出生在哪裡?”之類雞毛蒜皮的問題,採訪對象不僅會對你的無知感到厭煩,還會認為你對他們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馬上就會失去談話的欲望,採訪自然也難以進行。採訪前要把採訪對象的情況進行梳理,篩選對採訪有用的信息,根據需要擬定採訪提綱,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問的時候也不至於問一些外行話。

二、 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採訪提綱。採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採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採訪的主動權,使採訪得到完善的結果。

三、 與採訪對象面對面,能否建立起談話時的融洽氣氛,是採訪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記者給採訪對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著、隨身物品。一般情況來講,記者的外表應當儘可能樸素平常,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記者的隨身物品。

四、 在見到採訪對象之後,如果時間允許,應該先進行一下溝通,在談話過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核實。如果在溝通過程中被採訪對象能感受到記者對他的情況非常了解,會比較容易拉近距離。同時,根據現場溝通情況再次核定採訪提綱,如果有些問題比較敏感,自己拿不準該不該問,應就這些問題和當事人進行交流,在得到當事人確認後,再進行採訪。這樣,在確認採訪提綱的同時,也讓當事人對所要採訪的內容有所了解,不至於顯得太突兀,可以保證採訪的順利進行。

五、 如果時間不允許,要開門見山打開採訪話題。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六、 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緻,不要泛泛而談。有的記者在採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好的問題是那些具體到做什麼事時採用什麼交通工具、晚餐有幾個菜的問題(當然得跟表現人物性格有關,不要變成狗仔隊),就好像我們會從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出他是個喜歡享受的人還是個苦行僧一樣,我們的文章也要通過這些細節讓讀者了解我們採訪的人。

七、 採訪時要與被採訪者形成互動。無論何時,對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這很重要,不要因為對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辦法讓他愉快,或者讓他不快(有人認為用問題激怒對方顯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實上你和對方不是對立關係,你的任務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現你自己),也不要因為對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視對方的感受。

八、 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導採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導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採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採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採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鐘,仿佛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