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 在上述語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和練習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義,又能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現在完成式”表示“本來應該做某事而實際上並未做”,常常含有責備、不滿的語氣。這樣的歸納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則。 

2、對比法。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後,在一段時間內會產生“越學越糊塗”的困惑。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對比,找出關鍵點,發現差異點。例如,學生學習了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後,對that引導的從句究竟是定語從句還是同位語從句深感迷惑。此時,教師可出示以下兩個例句:(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that引導的兩個從句,然後讓學生分析that在兩個從句中的語法成分,很快學生髮現that在句(1)從句不作任何成分,而在句(2)從句中作動詞的賓語,最後與學生共同總結出that在同位語從句中不作語法成分,在定語從句中作語法成分。經過對比,看似複雜的語法知識很快“化難為易”。

3、情景法。情景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如能為學生知覺和理解教材創設情境和構架,製作生動形象的語境,啟發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加以清楚而又合邏輯的知覺組織,定能提高學習質量(萬雲英,1991)。如,―ing分詞與―ed分詞是中學語法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對其之間的差異分辨不清。教師可以採用實驗演示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其差異。課堂上,教師演示水被燒開的過程,當水沸騰時,教師介紹短語boiling  water;待水降溫不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ed  water,並作喝水狀。在這種生動的語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的區別:現在分詞一般表示主動進行的動作而過去分詞一般表示被動完成的動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國情制約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是離不開語法的,應給予語法教學一片天地。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方法是人為多樣的,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其核心應是結合英語教學活動,體現“最佳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