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效性發言材料

但遺憾的是,這10多節課中的大多數課似乎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設計隨意,教學目的性不夠強。教材也好,練習卷也好,我們拿它作為例子,要達到什麼目的,不夠明確,於是,練習卷講評老師一講到底,新課教學照本宣科。

2、就文教文,局限在教材里兜圈。高三的幾篇課文都是哲學論文或美學論文,難度較大,但語文課畢竟不是哲學課美學課,從文中學到的一些哲學、美學道理,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或其他的材料來消化,因此,不走出文本,只滿足於概念的解析,肯定不夠。

3、注重結果,忽視習得的過程。高三的課固然有高三課的特點,時間緊,任務重,老師希望在有限的課堂里多講些內容,這也是常理。但問題是有些老師忽視了學生這頭,很多應該學生活動,學生思考的時間都被老師占用或替代了。

4、課堂平淡,氣氛沉悶壓抑。課堂上只有嚴肅的單一對話,只有單調的文本解剖,學生沒有笑聲,神情木然,或機械地記錄,被動接受。課堂上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效果自難保證。

雖然這次聽的是高三的課,高三的課有其特殊性,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畢竟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有些具有共性的東西還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為此,有以下幾點想法:

1、從教師個體層面看,要認真鑽研教材,抓好教學的切入點,合理地處理教材,這是有效教學的起點。接下去要精心設計教案,教學目標要明確,恰當地設計活動情境,設計好教學的主問題,這是有效教學的保證。課堂上則要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深入文本探究,走出文本提高。

2、從備課組層面看,要加強集體備課,尤其是新老師比較多的備課組。備課活動不要只是簡單地統一教學進度,要多研究教材,畢竟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等是有統一性的。具體到每個教師,也不要做集體備課教案的機械執行者,教師個性不同,學生實際不同,課堂教學時完全可以張揚不同個性。

3、從學校層面看,要加強校本研修的力度,加強對備課質量的監控。上學期參加武原中學的備課組磨課活動,覺得這是種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動,備課組的老師一起聽某位老師的課,然後每人都提出改進意見,開課老師馬上修改教案,第二天再上課再改,這樣的活動,達到了在互動中提高的目的,而在教案的改進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證。

以上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僅是拋磚引玉,希望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你的看法,介紹你的經驗,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