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二)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搞好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引導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建設向優勢產區聚集。採取有力措施支持發展油料生產,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給水平。鼓勵和支持優勢產區集中發展棉花、糖料、馬鈴薯等大宗產品,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集約化、設施化生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業。加快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發展林業產業,繁榮山區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強化主要農產品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稅收支持政策。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支持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大農產品註冊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力度。加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

(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著眼於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科技創新,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儘快獲得一批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的優良品種。適應農業規模化、精準化、設施化等要求,加快開發多功能、智慧型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重點在田間作業、設施栽培、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環節取得新進展。推進農業信息服務技術發展,重點開發信息採集、精準作業和管理信息、農村遠程數位化和可視化、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對公益性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的支持。依託重大農業科研項目、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培育農業科技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繼續辦好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揮國有農場運用先進技術和建設現代農業的示範作用。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連片推進,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提高耕地質量,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設,力爭二○二○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二○一○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創新投資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搞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支持農用工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按照現代化水平高、覆蓋範圍廣的要求,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網路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