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決定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決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的持久動力。按照提速落實"314"總體部署、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慶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專題研究了民生工作,決定本屆市委任期內,用兩年半時間,在解決全市民眾最關心的10大民生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設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50多萬戶中低收入民眾住房困難。住房是當前頭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並舉的"雙軌制"住房體系,實現城鎮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三年建成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幾年舊城區改造中的危舊房、"城中村"、棚戶區等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性安置房,力爭解決占城鎮人口30%的中低收入民眾住房難問題。所有公租房必須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環境和質量不低於普通商品房。城鎮住房困難家庭、進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和外地來渝工作人員,只要有穩定收入,都可申請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類地段、同等品質商品房租金的60%以內。促進商品房市場健康發展,從政策上鼓勵和引導民眾自住性購房,抑制投機性炒房和豪宅,綜合運用規劃約束、土地供給、信貸稅收等手段,控制房價過快上漲。

2.實施萬元增收工程,使"兩翼"95%有勞動能力的農戶三年增收萬元以上。以深化林權改革為動力,念好"山"字經,支持"兩翼"農戶發展林果、林下養殖、林業種植、森林旅遊等特色產業。政府籌資100億元投入萬元增收工程,推動農村金融創新,引導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戶提供種苗,派1萬名農技人員下鄉從事技術服務,建成100個農產品交易市場和1000個輻射全國的銷售網點,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力爭"兩翼"農林總產值達1000億元,95%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收入由1.5萬元增加到2.5萬元以上。"兩翼"以外區縣要結合自身特點推進農戶增收。大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建成1500個集中、寬敞、舒適、方便的"農民新村",改造農村危舊房30萬戶,新建巴渝新居15萬戶。打造100個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小城鎮。新建和改造集鎮自來水廠300座,解決600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繼續給予31個遠郊區縣城每年3000萬元專項支持,加快配齊學校、圖書館、影劇院、體育館、商業街等"幾大件",全部具備區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實行相對扶貧標準,對低於農民人均純收入30%的農村人口進行動態扶貧開發。完成1000個村整村脫貧,易地搬遷38萬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人口。

3.森林覆蓋率達到40%,城區綠化率達到35%,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按照國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優的人居環境。大搞荒山綠化,推進城市增綠,營造良好生態,新增造林1200萬畝;新增城市綠地632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1天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85%、70%以上,讓市民呼吸清新空氣,喝上乾淨水。全面完成主城區1200萬平方米危舊房、"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今明兩年綜合整治老舊居住區1.2億平方米,改造主城幹道31條,打造一批民眾喜愛的特色風貌街區。嚴格控制城市建築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廣場、公園和文化體育設施,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閒娛樂場所。著力解決如廁難、過街難、停車難問題。新增軌道交通營運里程120公里,完善換乘系統和公交線網,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