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務實 創新----華東五市教育文化交流考察報告

求真 務實 創新----華東五市教育文化交流考察報告

鞍山市教育局組織台安縣、岫巖縣部分中國小書記和黨務工作者15人,於2004年4月20--26日,考察了華東(滬蘇浙)五市部分學校,圍繞學校“三個文明”建設、基層黨建的主題,通過看資料、聽經驗介紹、觀摩課堂教學、實地參觀等形式學習考察,進行教育文化交流,與考察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儘管這些學校性質、學歷教育層次等各不相同,且我們的考察還帶有“走馬觀花”性質,但我們從中還是能強烈地感受到華東沿江地區教育的優勢,感受到學校黨建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綜合我們的所見所聞,華東當地學校教育有著以下一些主要特點和成功經驗: 

一、立足實際,開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中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工作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近年來,當地學校德育工作以當地教育局制定的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意見為指導,以《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主要內容,以“讓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為主題,以“改陋習、樹新風、爭創文明校園”活動為切入點,以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工作,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1、強化一個理念——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上海復旦長新中學戴校長說:“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和能力素質不合格是次品,身體素質不合格是殘品,思想品質不合格則是危險品。”因此,各學校在工作中強化了“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最重要的素質”的理念,確立了“不重視德育的校長是不稱職的校長、德育工作抓不出實效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轉化一個後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的觀念。 

2、圍繞一個中心 ——三級道德教育試點工作 

為貫徹浙教工委[2003]32號精神,根據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遂昌縣制定了以“讓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為主題的三級道德教育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向全縣中國小教師徵集“課堂教學如何滲透道德教育”為主題的德育論文,開展了對全縣中國小學生道德品質問卷調查,以及百名“教子有方”優秀家長的評選活動。各校結合實際確定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子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如:學生蒐集誠信小故事,編成小故事小冊子;誠信小衛士簽名活動,並將道德教育試點工作延伸村一級;開展了“3211”活動(尋找中國人三件了不起的事,尋找遂昌人二件了不起的事,發現學校一件了不起的事,自己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3、注重一個方式——德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⑴根據學生實際,開展了以“邁好人生第一步”為主題的讀書教育活動,教育學生珍惜生命、珍惜人生、珍惜學習、珍惜生活;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業餘黨校、業餘團校辦得有聲有色;⑶行為規範教育和學困生轉化工作,開展了行為規範達標生、行為規範達標班的評選活動,有力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各校十分重視學困生轉化工作,採取了師生全員結對方式,進一步完善了師生結對制度。⑷心理健康教育。實行持證上崗,評定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⑸德育課題研究。2003年,遂昌縣基層學校申報德育課題56項,有兩項被省教科規辦立項為省級。⑹法制教育。各校進一步深化“帶法回家”活動,利用法制課和公民課,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各校的法制副校長和輔導員定期到校進行法制教育。遂昌中學定時組織學生收看《今日說法》。縣職業中專確定每年的四月、十月為法制教育活動月,取得了較好成績。⑺對外宣傳。在教育網設立了“學校德育專題”連結;在刊物上開闢“德育視角”專欄;學校設立了德育工作信息報導員。 

4、抓住一個突破點——德育創新 

隨著學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意識不斷地提高,各校都採取了一些新的舉措:一是德育新增天地。如利用早操前幾分鐘,開展《讓我們告訴你——xxxx》活動,“我講我的故事”、“德育十分鐘”、“成功教育”理念帶回家、“‘誠信’小銀行”等。二是重視德育生活體驗。如:組織學生參加“拒吸第一支煙,做不吸菸的新一代”萬名學生簽名活動, “勸賭小隊”與社區居委會聯手活動、“白馬少年在行動”、“住校生自理能力大比武”、“技能大比武”等。 

二、積極支持和推進高中學生黨建工作 

本著“積極培養、打好基礎、堅持標準、慎重發展、搞好銜接”的工作要求,近兩年來,上海市在高中學生中發展了 871名黨員,培養了7634名入黨積極分子。黨建工作已從少數市重點中學擴展到區縣重點中學、一般完中、中專和技術學校。去年,上海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也發展了3名優秀聾啞學生黨員。高中學生黨建工作朝著積極、健康、規範、有序、深入的方向發展。主要做法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領導,形成共識。高中學生黨建工作關係到黨的事業是否後繼有人,黨的基本路線是否一百年不動搖的戰略部署,各區縣教育局黨委將高中生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強對各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加強總體規劃,統一教育要求和教育內容,豐富培養途徑,使學生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各校採取總分結合,上下協調,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與運行機制,形成了書記親自抓,黨員校長負責抓,黨員教師具體抓,團委、教導處配合抓,年級組長、班主任協助抓的局面。 

2、及早選苗,形成機制。在青年學生中播下紅色種子,做到“早播種、優選苗、重催化”,啟發、吸引更多的青年學生早日了解黨、熱愛黨、追隨黨。這已成為絕大多數學校黨組織的共識。許多學校的黨組織從高一年級起就把學生中的團支部書記、學生會委員、班幹部以及政治上要求進步、品學兼優的團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章學習小組(青年共產主義學校)。學校黨組織制定計畫、建立制度、編寫教材、舉辦講座、成立講師團、組織社會實踐和參觀考察。黨章學習小組(青年共產主義學校)成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前沿陣地。 

3、積極培養,加強教育。各校注意了黨的基礎教育的系統性、層次性與學校整個德育教育的系統性層次性相銜接,並且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教育做出系統安排。如高一年級主要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以學習黨的性質、任務、指導思想、組織原則、優良傳統和作風,黨員義務和權利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黨的歷史和一些基本知識。高二年級主要進行黨的基本理論教育,指導學生選讀馬列、毛澤東有關著作、鄧小平文選、“三個代表”綱要,幫助其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看法。高三年級主要進行黨性教育,通過社會考察、社會實踐、採訪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參加學校重大活動等,使他們經受鍛鍊,樹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政治上進一步成熟起來,從而把熱愛黨的情感上升為對共產主義事業信念的追求,懂得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並立志為此獻身,使他們認識到個人對祖國建設的責任,增強時代使命感,把個人志願同黨的需要結合起來,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 

4、堅持標準,慎重發展。高中學生是青年的初始階段,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在黨組織深入的培養和教育的基礎上,各校以重視思想政治素質,保證質量為前提,嚴格按照黨章要求發展黨員,在把好政治關的同時,又注意時代特徵。 

5、做好銜接,跟蹤反饋。各區縣教育局、各學校普遍重視了高中學生黨建工作和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銜接。對高中階段尚未具備入黨條件的或年齡等原因不能在高中階段入黨的學生,按照市教衛黨委組織處與高招辦聯合發出的通知精神,把高中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有關材料放入學生的聯考檔案,使新單位黨組織能對他們繼續進行培養、教育,且培養、教育時間可連續計算。這樣做對學生來說,一直能受到組織的關心,政治上的進步不會停頓。從組織上來說,發展工作連貫起來了,中學生的播種、選苗、育秧工作沒有白做,大學裡也不必重起爐灶。更重要的是大學生的黨員發展工作步伐可以大大提前,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大學一、二年級就能發展學生黨員。避免了以往三、四年級再發展黨員的狀況。如上海交大數學系一位學生因在中學階段年齡未達入黨條件,由於中學、大學銜接工作做的好,進校才兩個月,就被發展入了黨。近年來,中學培養和發展的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深受高校的歡迎,一些學生黨員到了大學後絕大多數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三、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變,開創辦學新境界 

辦好一所學校,取決於很多因素,而其中的關鍵則無疑是校長、書記正確的、高效的管理行為。校長、書記的管理行為是學校實施內涵發展、均衡發展的保證,既受制於其經驗背景(人生閱歷、治校經歷、對各種矛盾和複雜關係的駕馭能力等),又受制於其文化背景(文化感悟力、科學洞察力、哲學思辯力等)。經驗管理,是建立在校長、書記個人的經驗之上的一種管理模式,呈現零碎、不成系統,高成本、不經濟,個人色彩濃厚,缺乏普適性、開放性、承繼性,解近憂、不能應對遠慮,缺乏開創性。經驗管理最致命的缺陷是,它只是解決管理中已出現的問題,是“救火”;而科學管理憑藉其嚴密科學的辦學方案,前瞻性地對問題採取了措施,是 “防火牆”。作為新時期的校長、書記,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跟蹤、追隨管理科學前進的步伐,實現從經驗管理這一低級階段到科學管理這一高級階段的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上海市從“解放”、“解套”、“解扣”三個環節上加強校長、書記的管理行為,開創了辦學的新境界。 

一是“解放”,就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克服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認識上、心理上、實踐上的障礙。樹立辦學過程中的自主意識,防止科學管理狹義化和庸俗化。片面強調經驗在管理過程中的 有效性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地位,是實現管理方式轉變中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二是“解套”,就是要認真思考,積極探究,找到實現這一轉變的捷徑。科學管理並不拒絕經驗 ,尤其是那些緣於偉大改革實踐的經驗,其本身亦屬於科學管理的範疇。通過 過濾、嫁接、抽象、點化、整合五種行動策略,運用系統思想,對辦學過程中各方面的經驗進行梳理、綜合,形成層次豐富、觸角廣泛、特色鮮明的管理方略。 

三是“解扣”。就是要遵循規律,與時俱進,在素質教育的偉大實踐中,踐行科學管理的理念。通過堅持依法辦學、堅持規劃先行、堅持效益為核心、堅持創新實踐,從而實現“變封閉式辦學為開放式辦學,變傳統模組化管理為現代以實驗項目為核心的項目拉動式管理,變外科手術式管理為可持續發展式管理,變發展的政策推動型為內涵發展、政策推動互動發展型”辦學思路。學校管理必須跳出經驗看經驗,只有超越經驗,用科學管理的理念來指導辦學實踐,才能開創辦學的新境界。 

四、文化立校文化育人 

我們考察中深刻感受到校園文化氛圍成為當地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勁動力。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有其個性的校園人文環境、教育內容、師生狀況、學習和生活方式、教風學風等因素的綜合表現,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根基,以學校文化活動為主體,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造的、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它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為標誌。上海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先生曾提出:“學生面臨構建三個世界的任務,即知識的世界、社會生活的世界與心靈的世界”。良好的校風離不開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當地學校從四方面構建校園文化體系: 

1、最佳化校園物質文化環境。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在硬體建設上下大功夫。一些學校翻修了學校體育場,建成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自籌資金,在校園內綠化,堆假山製作小品,使濃郁的文化氛圍深入到校園每個角落。走進校園仿佛置身於一幅優美的人文風景畫中。 

2、最佳化校園制度文化環境。校園管理既是學校管理水平的直觀反映,校園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學校規章制度。上海幸福國小在調查研究充分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制度的科學性、客觀性、人文性,考慮到有益於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性,制定了四大塊三十六條規章制度, 

3、最佳化學校行為文化環境。⑴打造一支過得硬的師資隊伍,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道德素養,開展“培養敬業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師德風範”系列活動,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業務能力。“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學習、特別能創新”已成為很多教師共同的特點。(2)培養一批高素質學生。學校以行規教育為突破口,扎紮實實地開展行規教育系列活動,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志願者服務、假日雛鷹活動等,規範學生的行為,提高道德素養。校外主要是依託社區、家長學校、學生家庭,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學校又從細微之處著眼,力求學生行為規範教育上的新突破。如:“五個一”工程(見到老師一聲好、撿到地上一張紙、扶起倒下一輛車、節約學校一滴水、節省學校一度電),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最佳化校園精神文化環境。注意富有導向性的思想價值文化的設計,使學生時刻都處於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以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學校主要通過團隊組織校園文化系列活動。如:徵文演講活動、清明掃墓活動、節日慶典活動、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同時,學校還充分發掘現有教學資源,發揮各組室作用,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淨化校園精神環境,把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愛校的集體精神滲透到各類文化活動中去,促進學生良好美德思想的形成。 

五、“建峰填谷”,實現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積極實施加強國中建設工程三年規劃(2002年—2005年),提出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具體內容大致包括課程與教學改革、現代學校制度創新、校長職業化道路、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文化傳承五個方面。“建峰填谷,提升底線”是實現教育均衡化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所謂“建峰”,就是進一步提高和擴大國中優質教育資源,具體抓手是通過“素質教育實驗校”的評審,帶動和促進一些基礎較好的學校進一步發展;所謂“填谷”,就是對一些相對薄弱的學校,有些要幫助他們擺脫困境、走出谷地,有些要幫助他們明確發展的方向,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具體抓手就是把占整個國中1/3強的12所國中,作為重點加強的對象。“建峰填谷”,抓好兩頭,就能不斷地提升徐匯區基礎教育的質量的底線,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1、加強國中建設工程,強調的是學校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學校自下而上,層層發動,夯實規劃內容。專家組深入學校訪談、聽課,審議規劃,提出修改意見。區教育局組織22位資深校長、科研人員和大學的教授、博士組成了專家組,分兩組對每個學校用2個工作日的時間,針對辦學理念、師資建設、德育、學科教學、後勤保障等進行了訪談、座談,查閱學校各種資料,進行大面積的聽課,然後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審議規劃,在辦學目標、教學管理、師資建設、教育科研等各方面提出修改意見。這種“掘地三尺”調研幫助學校發現了深層次的問題,提升了學校三年規劃的質量。學校根據專家組的反饋意見認真修改完成規劃。 

2、點面結合,全面啟動,在理順學校各類關係的基礎上,搭建發展平台,創設規劃實施的良好環境。教育局通過充實學校領導班子、探索初高中銜接、進入質量監控體系等方式來推動學校的發展,確保所有國中學校都能夠納入“加強國中建設工程”的範圍,切實地把加強國中建設的工作落到實處。推進工作的主要抓手是:建立學校工作月報制度;專家隨訪、指導,建立高校的科研基地,配備科研副校長或科研顧問;組織區級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評審和素質教育實驗校的評審。

3、圍繞“四個建設”展開內涵發展,引領教育的均衡化。目前,徐匯區的加強國中建設工程已經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通過教育的內涵發展促使基礎教育不斷地優質化,讓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優質教育。 

一是領導班子建設。在12所重點加強的學校中,凡是進步顯著、變化較大的學校,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領導班子的精神狀態好。學校領導事業心強,責任感強,團結合作,作風民主,就一定能夠得到師生員工的支持,就一定能克服種種困難改變學校的面貌。要探索的方面是:在實施校長負責制時,如何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學校的領導班子始終積極進取地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二是師資隊伍建設。現在學校的青年教師越來越多,有些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教師年輕,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一般認為,教師在從教5年之後,進入第一個發展高原期,特點是在專業方面不再有新的進展,教學能力難以取得突破,甚至工作的熱情也在消退之中。這個時期持續時間的長短,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幫助一線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迅速地走出高原期,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 

三是教學制度建設。教學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制度對教學工作有組織、保障的作用,教學制度要對教學的主要環節(備課、授課;預習、複習等)、構成要素(教師、學生、教材等)和方法手段(教法、學法等)進行有機組合與規定。要形成的成果是:如何在教學制度的建設中融入教學論、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把諸如因材施教、及時反饋、精講多練、師生互動等思想體現在教學制度之中。 

四是學校特色建設。學校特色是學校辦學水平的綜合體現,學校特色需要特色項目,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把特色項目融入辦學整體,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要努力的方向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兼收並蓄各種成功的思想、經驗和方法,同時又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並進而形成自身鮮明的辦學特色。

六、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主導方面 

一所學校要生存和發展,要成為一所名校,其“核心競爭力”就是教師隊伍的質量。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都與師資隊伍有密切關係。教師專業發展涉及教師的專業思想建設、職業道德和職業特點、教師成長的階段劃分與內容、教師培養的方式、教師個體的性格特點與發展模式、教與學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促進等諸多方面。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抓手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華東五市當地教育局鼓勵學校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在工作中,教育局堅持兩個基本做法:一是組織協調,形成合力。把教育局各科室、部門和機構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中教科、德育室、教研室、科研室、師訓部、督導室的同志一起成立加強國中建設工作小組,各司其職,各有任務,同時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目標鎖定為如何共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二是繼續發揮專家組的作用,組織專家組緊緊圍繞課堂教學,聽課評課。 

把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加強國中建設的主攻方向,進一步落實“聚精會神抓教學,滿腔熱情建隊伍,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思想,作為實施“人才戰略”,把人力資源視為第一資源的表現。工作中處理好四種關係: 

第一,處理好學校三年規劃的實施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即整體和局部的關係,規劃是全局,教師專業發展是主攻方向,兩者不可偏廢。 

第二,在教師專業發展上,處理好教育局的指導性意見和學校操作性模式的關係。教育局把發展教師的學科專業基本功作為突破口,是考慮到面上所有學校而提出的底線,在具體實施中,各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取捨,尤其注意形成自己學校的操作性的模式,形成3-5種比較成熟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徐匯區已經與上海師大合作建立了“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區”,充分利用專家資源取得一些突破。 

第三,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處理好長期持久的心理準備和只爭朝夕的工作態度的關係,扎紮實實地推進,取得明顯的進展。 

第四,對於學校發展的預期,處理好學校的發展性指標與整個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走向的關係。一方面切合實際地提出學校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以整個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走向作為參照,力求有高起點,有新思路,有大發展。 

通過短暫的考察了解,再比較我市教育事業的發展現狀,使我們產生不少感想。陸游詩云:“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到華東五市看到了、學到了許多經驗做法,我們仍要回過頭來,審視自身,取長補短,提升我們的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