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遊考察報告

三是杭州區域經濟是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杭州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規模為主的企業連線起來,形成了塊狀經濟。服裝、打火機、鞋革等都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生產、銷售基地。區域性規模企業群體、區域性規模生產基地、區域性規模品牌效應、區域性規模市場體系,產生了區域性規模效應,使杭州民營企業不僅有“斜的活力,同時形成“大”的實力,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和較強的競爭力。

四是杭州區域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杭州的成功,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化在杭州人的身上,表現為人人都想當老闆,形成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精神,來自千家萬戶的杭州人,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用了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掙了千金萬銀。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杭州人“不找市長找市潮,全力發展商品經濟。就連下崗職工也是個個奮勇,人人爭先,“不找市長找市嘗不言下崗言轉崗”,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杭州的企業是我要乾,而不是人家要我乾,所以是主動的。它有一種內在的衝動,也就是杭州企業建立了內在的動力機制。

(三)學習考察的主要啟示

啟示之一:“浙江民營經濟模式的可貴之點在於:杭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欲望和創業精神,人們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滿足於貧苦的生活。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們十分勤勞,善於學習,甘於吃苦,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哪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我們這些地方,在歷史上就沒受到過或很少受到過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畫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陳規,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杭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杭州人不遠千里到那裡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在那裡發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乾、不願意乾,或者不會幹而又不去學。學習杭州,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的文化,學習杭州人的創業精神。

啟示之二:從杭州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鬆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克服困難、去承擔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市場經濟的文化。要知道,在杭州發展民營經濟之初來自各方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溫州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也多批次派幹部到杭州“滅火”等等。民營經濟的發展一定的注意的是政策放的開,民眾思想放的開,這樣全社會才能有敢想敢幹,白手起家,勾連天下的勇氣! 啟示之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杭州在乾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沒有檔案,也不看別人做過沒有,只看實踐中需不需要,實踐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實踐中需要的而且又能的,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去做,有檔案的照執行,沒有檔案的創造檔案,實踐與檔案有牴觸的,繞道走,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三個代表”和認真落實發展是硬道理。如農民手裡有錢卻沒有城鎮戶口,進不了城,他們就集資建農民城,分散的家庭經濟規模被列為私有制的樣板,他們就創造了股份制,既解決規模小的問題,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這個思維的特點是:不是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不管什麼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講,我都要試試看。試不成拉倒,試成了就要千方百計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