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考察報告例文

(三)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一是大多數鄉鎮農技站已名存實亡,即便是僅有的一兩名農技人員,也往往服務於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待遇低,人心不穩。三是隨著農業技術推廣力度的加大,對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而目前農業技術幹部再培訓的渠道卻沒有相應建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技術的推廣套用效果。

(四)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均衡。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各級政府雖然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但相對較少,特別是一些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套用資金缺乏,新的生產領域的機械化進展慢,滯後於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二是小麥耕種收的機械化水平比較高,但高效農業、經濟作物生產過程機械化程度較低,發展緩慢。另外柴油價格逐年上升,農機作業成本越來越高。小麥跨區機收市場隨著小麥聯合收割機迅猛增長,造成作業價格下,機手不能獲得應有效益,挫傷了農機經營者的積極性。

(五)有的地方對耕地保護認識不足,對耕地的質量建設重視不夠。一是有的領導幹部沒有站在“從國家全局著想,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來認識保護耕地的重要性,而是從局部和短期利益出發,側重考慮本轄區的經濟成長,甚至以過多占用耕地為代價來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成長,存在“重發展、輕保護”現象。二是在一些地方,只注重占補平衡數量的落實,而不考慮耕地質量的提高,在配套設施方面遠達不到要求,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現象。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不斷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除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外,還要加大市縣兩級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二是完善投入機制,拓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渠道。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支持、民辦公助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新機制。特別是要加大對中低產田改造、田間道路和橋樑修復、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

(二)要儘快發揮引黃補源重點水利工程效益。鑒於縣耗巨資修建的引黃補源重點水利工程竣工五年未發揮效益,市政府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建議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引黃補源調水協調機構,督促省水利廳及黃委會建立和完善調水機制,使引黃入內補源工程儘早發揮效益。

(三)完善和強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一要為農業科技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要有重點地扶持一批示範性社會化農業技術推廣組織,鼓勵開展經營性服務,對一些發展較好、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科技服務實體,優先培育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隊伍。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承包領辦高效農業科技園,推廣套用新技術。加快建設各種專業協會,發揮協會帶頭推廣作用。完善農業新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儘快建立形成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增效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三要搭建高效實用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台。建立以省、市、縣三級信息網路平台為主體,以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信息服務站為服務視窗的信息服務體系,加大力度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