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溫州學習考察報告

3、溫州繁榮是“小商品、大市場”帶來的。溫州在市場競爭中之所以能贏得優勢,原因很多。溫州人在區域支柱產業、主導產品的選擇和培育上,看準自身的比較優勢,樂於扮演“小角色”是很重要的原因。溫州經濟成長這么快,並沒有多少高新技術產業、多少技術密集型產品,而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以一般的工業消費品為主。支撐溫州經濟的八大類工業產品是皮鞋、服裝、打火機、眼鏡、燈具、紐扣、低壓電器、標牌徽章。可以說這些產品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小商品和零配件。溫州人正是發揮了善於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傳統優勢,著力突出了溫州地方特色,扮演“小角色”,不因利薄而不為之,把小商品辦成了大市場,把小行業變成了大產業。在溫州,往往一個村或鄰近的幾個村是某一類或某一種產品的產銷小基地,一個鎮或鄰近的幾個鎮是某一類或某一種產品的產銷大基地。平陽縣的蕭江鎮是全國最大的塑膠編織袋生產基地,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六分之一,被譽為“中國塑編第一鎮”。全鎮現有企業198家,年產值500萬元的塑編規模企業40多家,超億元的2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歐美等國家。去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2億元,財政收入9272萬元,外貿出口達1.1億元。樂清市柳市鎮被譽為“中國電器之都”。該鎮的正泰集團已形成低壓電器、輸電設備、儀器儀表等六大產業,擁有5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有員工1.3萬人,近千家協作廠,XX多個國內外行銷網點。去年企業產值81.4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0.58億元,企業規模列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第4位。

4、溫州產品是從“假”到“優”走過來的。遍布溫州城鄉的家庭工業,形形色色的小商品,曾經為溫州經濟發展,為人們的治窮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在九十年代初,溫州一度“假冒偽劣”現象嚴重,成為“假冒騙”的代名詞,成為全國打假的重點。溫州的經濟也走向了低谷,滑向了衰落的邊緣。但溫州人沒有消沉,沒有氣餒,而是發揚百折不撓的溫州人精神,痛定思痛,轉變觀念,提出了“二次創業質量立市”的口號,展開了一場“打擊假冒騙,保衛溫州”的生命之戰。近年來,溫州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科技進步和人才引進,捨得花錢搞技改,把技術改造與產品開發、結構最佳化、規模擴張結合起來,加大技改投入,主動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攀親結緣,建立了科研所、技術開發中心、產品設計院,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步伐,有力地推動了區域性產業向全國性產業直至國際性產業發展。如正泰集團與上海理工大學聯合創辦了正泰學院,培養儲備人才;投入5億元,興建正泰科技工業園;在北京和上海設立高科技信息企業,在美國矽谷註冊成立了科研機構,形成了以溫州為開發基地,以上海為科研中心,以北京中關村和美國矽谷為龍頭的多層次、開放式技術開發體系,實現了從中低檔產品向領先產品、專利產品的轉變,形成了具有正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n系列新產品。目前,全市產品合格率和主要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達95.9%,上規模的企業普遍取得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二、主要收穫

本次考察活動,時間安排緊湊,考察內容豐富,接觸人員廣泛,學習收穫很大。短短几天時間,考察團足跡遍布半個溫州,先後考察訪問了溫州市的鹿城區、樂清市、平陽縣、蒼南縣等縣市區,既聽取了所到之處黨政領導關於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介紹,又實地考察了溫州挺宇集團、樂清市正泰集團工業園、中國塑編之都-蕭江工業園和蒼南縣的靈溪鎮、龍港鎮的部分企業。同時,考察團一行積極同各路客商密切接觸,廣泛洽談,邀請溫州的有識之士來投資開發,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