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溫州學習考察報告

(二)必須繼續堅定不移走“工

業興縣”之路。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實踐證明,“落後在工業,差距在工業,難點在工業,希望也在工業”,這一點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溫州之行給考察團印象最深的就是工業經濟在三次產業中所占的高比例及其在經濟發展的絕對核心地位,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促成了“溫州奇蹟”。一、二、三產互動的核心是工業,互動的條件是第二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互動的根本是工業化對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現代化首先是工業化,沿海發達地區是如此,亦是如此。除了走“工業興縣”之路,別無選擇。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工業興縣”之路,以項目建設為龍頭,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

(三)必須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考察溫州的經濟發展,無論怎樣高度評價溫州民營經濟的貢獻都不為過。溫州是民營經濟的汪洋大海,溫州的民營經濟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占了80%多,在整個工業產值中占了90%多,在全市財政收入中占了70%左右,在溫州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主體性作用。不僅如此,民營經濟不僅成功地解決了溫州的經濟成長,還為勞動力過剩、國有企業下崗工人再就業提供了途徑。實踐無可辯駁地一再證明:凡是國有經濟比重大的地方,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就多,發展也就缺乏活力;凡是民營經濟比重大的地方,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就少,發展就充滿了後勁。對於經濟欠發達的來說,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進行所有制結構調整,加快國有經濟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步伐,把有限的國有資本向關鍵產業、關鍵企業、關鍵產品集中,給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要大力鼓勵、支持、引導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使不同所有制企業能夠公平競爭,不搞歧視,真正把非公有制經濟當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民營經濟的發展沒有先例可借鑑,自身難免會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管理水平低,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及科技含量低、相互之間無序競爭等不足,必須適時加以引導。“中國塑編第一鎮”--平陽縣的蕭江鎮,在企業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鎮編織協會發揮了關鍵作用,各企業在協會的指導協調下,有序競爭,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反觀我縣,在九十年代初,也有10多家塑編企業,並達到了一定規模,後來因經營不善逐漸消失。究其原因是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鏈,無序的市場競爭,遇到客戶大家互相惡意壓價造成的。現在我縣的草柳編、廚房設備、明膠等行業在經營中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儘管也成立了幾個行業協會,但協會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為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民營企業管理和引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努力創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必須推出力度更大的招商引資新舉措。招商引資是增加投入、加快發展的重招、捷徑。溫州年財政收入120多個億,但還在不惜血本搞招商引資,新招迭出,大動作不斷。現在,我們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沿海地區都具備,甚至比我們更優惠。我們必須進一步反思招商引資的各項政策,認真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對現有招商引資政策進行修訂完善,在土地、稅費等方面提供更優惠的政策,增強吸引力,並注意操作技巧,實行一企一策,有政策按政策辦,沒政策爭取政策,爭取不到變通處理,變通不了商量辦,千方百計把事情辦成。要充分調動企業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國有企業要帶頭主動出擊,赴外招商引資。要強化領導責任,落實目標責任制,形成全黨、全社會都來抓招商引資的大好局面。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對招進來的企業要留得住、能賺錢、長得快,不要招進來就了事;對找上門來的企業、客商要認真對待,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