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裡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

4、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5、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採訪一譚姓村民時我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監護人忙於乾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裡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於傷心過度農藥自殺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二)、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1、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採訪中我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裡幹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幹活,讓人痛心。

2、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著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裡話。老師一學期做家訪的比例僅為5.13%。

3、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三)、就這些問題我們解決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親職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親職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