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按照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進程安排,5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三個調查組,分別在常委會副主任程民敏、趙暉鋒、王惠民的帶領下,深入全縣14個鄉鎮政府、衛生院、部分村級衛生室和縣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療經辦中心等單位,採取聽匯報、實地查看、走訪民眾、翻閱資料、召開座談會、隨機提問、抽樣調查等方式方法,全面了解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工作情況,徵求了各方面對新農合工作的意見、建議。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請予審議。

一、工作情況

2024年以來,縣人民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解決農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為著力點,按照“政府主導、衛生主抓、部門配合、民眾參與”的工作方針,通過健全領導體系,強化宣傳動員,創新工作機制,完善監督體系等途徑,有力推進了我縣新農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縣新農合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獎勵。XX、2012、2012連續三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先進縣,2012——2024年被省合療辦分別確定為全省新農合門診統籌工作試點縣和全國新農合監測點,先後有省內外80多個縣、市前來我縣考察學習新農合工作。2024年,全縣補償參合農民 12.02萬人次,報銷醫藥費1782.08萬元;2024年,全縣參合農民龔23.88萬元,籌集資金2388.14萬元,補償參合農民41.67萬人次,報銷醫藥費2318.6萬元,最高報銷額達1.5萬元,節餘2.9%;今年截止4月底,全縣參合農民中有5319人次享受醫療報銷,補償醫藥費用874.0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5.0%,最高報銷額提高到2萬元。新農合工作的鞏固和發展,有效減輕了農民醫療負擔,緩解了看病難和因病致貧的問題,有力提升了全縣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一)農民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縣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堅持把宣傳教育貫穿於新農合工作的始終,堅持日常宣傳與重點宣傳相結合,採取縣政府主管領導發表電視講話、製作電視專題片、組裝宣傳車、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製作宣傳牌、在各鄉鎮設立專門諮詢點和組織受益農民現身說法等有效形式,大力宣傳新農合制度和基本知識。通過全方位政策宣傳,增強了農民參合主動性。同時,還通過採取創新補償機制,改進補償方式,拓寬補償範圍,降低起付線,提高補償比例和最高限額,實施門診統籌試點,落實民政醫療救助政策等措施,擴大了民眾的受益面,最大限度地讓參合農民民眾享受到了新農合帶來的實惠,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民眾的參合積極性,使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逐年攀升。XX年全縣參合民眾僅21.12萬人,參合率85%;2024年參合民眾24.25萬人,參合率達到94.8%,參合率提高了9.8%。

(二)新農合工作實現了全縣全覆蓋。一是縣、鄉、村三級都分別成立了新農合工作管理機構。縣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主任,分管領導為副主任,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農合工作管理委員會。各鄉鎮成立了新農合工作領導小組和合療辦公室,各村村幹部兼任村一級新農合工作聯絡員。機構的健全,為新農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二是全面建成了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落實了縣、鄉、村專兼職工作人員,配備了計算機、印表機等必備辦公設備,並在全縣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推行了報銷結算“網路模板”制式化,實現了審核自動化,加強了動態實時監控,確保了新農合醫療信息管理的真實性、完整性、規範性和時效性。全縣14個鄉鎮的16家定點醫療機構、188個行政村衛生室的門診統籌實現了縣村直通、網路結算、報銷直補,基本達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運行成本,縮短了報銷時間,極大地方便了參合民眾。